|||
高安育才小学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2)
1935年2月父母要我转学到高安育才小学,因该校只有秋季班,便跳班
读四年级下学期(金川小学为春季入学,我只读完三年级下学期)。当时为什
么要转学?现在我已记不起来了。最近查看《高安县志》,在<小学教育>一章中,
发现有一段记述:“1935年推行保学制度,各保设立初等小学,联保(后改乡)
设立完全小学。”(那时国民党政府实行保甲制度)。金川小学原为县立小学,
1935年后要改为由保来管,教学质量会有所下降,估计这就是父母要我转学
的原因。
育才小学是当时高安著名的完全小学,教学质量较好。我还记得当年育才
小学常在课外分年级进行常识测验比赛,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知识。
比赛前老师印发一些补充材料,给学生阅读;比赛成绩与学业成绩无关,以减少
学生的心理压力。但这种比赛既可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
我进入中学以后,虽然我主要的兴趣在于学好数、理、化,但对历史、地理等课
的学习也很关心,后来我的历史、地理知识也还算丰富,我想,育才小学的培养是
起了作用的。在育才小学,老师教算术时,常讲解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应用题,如
‘父子年龄’、‘鸡兔同笼’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学过代数后是很容易的,而对小
学生来说则很困难;但它们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应用所学算术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高安育才小学是一所私立小学,但不是贵族学校;学生家境既有富裕的也有贫
寒的。育才小学向学生收费,但数额不大;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带有公益性质。
高安育才小学创办于1921年,其办学经费主要由校董捐助或募集。校董多为高安
富商或知名人士。校长胡敦杰先生,大学肄业后,以从事小学教育为终身事业,曾
长期担任育才小学校长,为办好这个小学付出了心血。胡校长是我家的亲戚,他的
母亲是我祖父的姐姐,我叫他表伯。抗战期间,敦杰表伯避难到赣南,不幸因病
逝世于异乡。抗战胜利后育才小学复校,为了继承胡校长的遗志,其夫人刘倩频
表伯母继任校长。
高安县城以锦河相隔分为南城与北城。育才小学位于高安南城中部偏东,我
家位于高安南城最西头。我家距育才小学约三华里,走读路稍远,这也就是我初入
小学时选择金川小学而未选择育才小学的主要原因。育才小学可供路远学生膳宿,
父母与倩频表伯母商量后让我在校膳宿。倩频表伯母为照顾亲戚,让出他们家在校
内的住房两间供路远亲戚中来校学习的子弟住宿,可住六、七人,我住在该处。我
初入育才小学时,刚满8周岁,还欠缺独立生活的能力;多亏倩频表伯母的关怀、
督促和帮助,使我逐渐养成了在校膳宿,既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适应集体生
活的要求。
我们虽是校长的亲戚,在生活上受到校长夫人的照顾,但在学业和遵守校规
的要求方面,与其他同学完全一样,毫无私情,该补考的补考,该留级的留级,犯
校规的都要受到处罚。我清楚记得我们同房学友4人因严重犯了校规而受体罚的事
情。同房学友4人都是校长的亲戚,年龄都是十岁上下,都还好玩;有一晚睡觉之
前,一人提出上街玩玩,大家便同去,并在小馆吃了晚点。回校时校门已关闭,叫
门惊动了老师,责备我们严重犯了校规。那时小学尚存在体罚。我们被鞭打屁股后,
还令罚跪2小时。受此重罚,以后我再也不敢犯校规。现在来看,我们犯了校规固
然不对,但体罚也不合适。可是,育才小学和胡校长不循私情,要求校规人人遵守
的原则是值得肯定的。
解放后,1950年高安育才小学与教会学校私立公进小学合并,改为公办;在
育才小学的原址建立了现在的筠阳一小。筠阳一小现为高安市的重点小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