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过三个大学,读了两次大一
去不了昆明进不了西南联大,只好在江西上大学。解放前江西只有一个大学,即中正大学(简称正大);当时它还没有物理系,该校较有名气的系是土木系。我便报考正大的土木系,被录取。 还在读初中时,我就对物理课感到兴趣;在读高中时我看了几本物理学家的传记,很崇拜牛顿、居礼夫妇、爱因斯坦等伟大学者,便梦想自己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并慢慢形成打算从事物理科学研究的志向。这个志向还很坚定,它使我不愿意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工作,总想能有机会转学去学物理。1945年日军进犯赣州,正大迁校至宁都,7、8月间,厦大在宁都招收新生。我终于等到了转学的机会,便报考厦门大学数理系打算重读大学一年级,被录取。同年11月厦大一年级新生先由长汀迁回厦门上课,这时日本已宣告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1946年7月间厦大放暑假,我从厦门乘海船到上海再至南京去江西。到南京后就听说中央大学(简称中大,现南京大学前身)招收大二年级及大三年级的转学插班生,我的几位老同学也报了名。那时中大是国内著名大学之一,院系较全、仪器设备较好,招收的学生较多。若能转学到中大学习,当然又是一次难得的较好的求学机会,便决定试一试,于是报名投考中大物理系二年级转学插班生。那时中大规定,投考转学插班生者,必须先随同报考新生参加入学考试,若成绩达到录取新生的标准,再由有关的系考试两门大学课程,物理系则考试普通物理及微积分。我普通物理考得不好,系主任施士元先生要我重修普通物理学,才录取了我。这样我就进入了中大物理系念二年级,至1949年7月大学毕业。这时南京已解放,中央大学已改名为南京大学。
以上说明了在我上大学的履历中,如何进过三个 大学,读了两次大一。我这样做,原本是希望进入一个有名的大学和有名的物理系学习,为将来从事物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可是,我大学毕业时却没有被安排去从事物理科学研究。过去,我曾以为,这是我的运气不好。后来逐渐认识到,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由于运气,而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下面对此解释一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间,二野便在南京筹建西南服务团,这是为进军西南准备接管干部提前而作的准备工作。当时曾广泛号召南京市大、中学生报名参加。中大报名参加的人很多,我也报了名,但当时曾听说中大物理系拟在我班留下四人当助教,可能我在内,便没有去西南服务团报到。后来中大物理系只在我班留下一人当助教,我则由南京市新青团(现共青团)工委分配到南京市第五中学任物理、数学课教师兼班主任。解放初期诸事待兴,干部紧缺,但干部的安排,有急有缓,对培养年青的科学研究人才,那时还暂不急需。当时急需的是接管干部和中学教师。这就是我大学毕业时没有被安排去从事物理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