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为了有教养
当今华夏大地上,最大的危害,是读书无用和读书挣大钱。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大学的博士生,都不愿读书,即便用功读书,动力也是“读书好,挣钱多"。
其实,考察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尊重配偶的聪明才智,是美国富人家庭夫妻的一大特点。在美国富人家庭中,90%的丈夫和85%的妻子接受过高等教育,95%的男性、99%的女性,都把尊重对方聪明才智列为个人美德之一。
这是教养的使然。
“教养”,在中国古时《三字经》里,指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在西方文化中,教养为“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只有对人关怀,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必要的私人空间;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缺乏对人的关怀,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干扰、影响、妨碍、激怒别人。
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教养被归类为“礼仪”、“素质”、“道德”。
礼貌与教养,有差别有联系。礼貌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显现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在人的初期形成,一般难以即可显现。所谓“三岁看到老"。
但是,礼貌的行为坚持一定时间后,可能会改变态度,进而成为发自内心的品质,即礼貌转化为教养。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就是《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性乃迁。"
也就是说,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综合作用所成的行为规范。
在人的教养形成中,家庭熏陶最关键。因为社会、学校对个人的影响是外圈影响,家庭是内圈影响。没钱了,受欺辱了,只有家庭才是依靠,所谓“打虎还靠亲兄弟”。因此,位居“主心骨"的家庭成员的教养,基本左右着家庭的三代人的品行,决定着家族的发展。
这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尊重配偶聪明才智的家庭成为富人而唯利是图暴发户富不过三代的根本原因。据此观点,就容易理解当今的现象:有钱人越来越多,人文关怀越来越少;社会物质条件得到巨大改善,人文精神却日落千丈。
指望读书挣大钱,挣不到大钱就读书无用。大错特错。
读书,为了教养的养成。
多读书,读好书,利在今日,功在千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