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阅读程开甲

已有 14967 次阅读 2014-1-10 16:3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日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7年,刘建康院士赐我一部《战时中国之科学》的复制本,李约瑟著,徐贤恭、刘建康译,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初版。

1944年4月和10月,英国驻华使馆科学参赞、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两次到贵州访问考察因抗战而搬迁到此的浙江大学。《战时中国之科学》中有篇《科学在黔桂》,文中写道:“浙江大学位于重庆、贵阳之间一个名叫遵义的小县,是中国四个最好的大学之一……至于物理学方面,因为限于仪器,工作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如原子核物理学、几何光学等等,但水准显然是很高的,有王淦昌博士、丁绪宝博士和Millikin的弟子何增禄博士,还有前途有望的程开甲。”

我作了个统计,李约瑟在《战时中国之科学》中提及的中国学者近280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34位,1955年、1957年、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65位。程开甲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因关注开国将帅军衔,曾在网上看到如下图片,左起程开甲、王茹芝、陈能宽、张震寰 、李觉,1966年在原理性试验场区。一点存疑:我国首次军衔制1955年实行,1965年6月取消。此图中程开甲佩上校领章,张震寰佩少将领章,但图注摄于1966年。


今日阅读马京生《热血报国——记我国著名核武器技术专家程开甲》,摘录:程开甲还没出世程敬斋就给未来的长孙取了一个“开甲”的名字意为名列榜首。……1944年程开甲在浙江大学任助教他写了一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王淦昌得知后把程开甲介绍给来浙江大学考察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李约瑟看到这篇论文十分欣赏亲自修改了英文稿。程开甲便托李约瑟将论文带给物理学权威狄拉克。……在李约瑟的积极推荐下1945年程开甲获得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1946年8月程开甲远渡重洋来到英国成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物理系Max Born(马克斯·玻恩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教授的研究生。

今日阅读任万德《我跟隨程開甲院士搞核試驗》,记述了程开甲的一些细节,颇生动。(任万德本是程的警卫员,后为程女婿,2010年任总装备部后勤部部长,少将

又在网上搜寻到一些老照片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集体照,前排左起王茹芝、张蕴珏、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


左三为程开甲


   程开甲


功高德劭  程开甲九十华诞,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  敬上,军中书法名家李铎  敬书

   

   我的书架上有部《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展作品集(1976-2005年)》其中有骆根兴2001年创作的油画《西部年代》,处在画面中心的聂荣臻元帅柱杖端坐,坚定有力,左侧基地司令李富泽双手插袋面容爽朗而带火爆的神情与右侧站立具有军人气质略显儒雅的政委粟在山互为映衬,其后在胡杨树前的是被称之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面目神情则更多的显出智慧的气质。他们都是为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国防科技事业开创者。这幅画里没有程开甲,但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名单中就有程开甲,还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王淦昌至郭永怀7位是追授,赵九章、姚桐斌惜死于文革,赵受迫害自杀,姚被红卫兵打死)。



2014-01-11补:据新华网图片频道昨日20:56分发布《中国“核司令”——记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程开甲》(7张),本博文所引第一张图片文字为“1966年,程开甲(左一)在氢弹试验现场。”另一张图片文字为“20世纪70年代,程开甲在做任务前动员。”根据图中“四个伟大”标语,我判断当在1971年“913”之前。



   程开甲毕业于秀州中学,该校杰出校友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有十一位。该校老师刘诚绘制杰出校友油画肖像,其中有程开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757821.html

上一篇:图解“愿作鸳鸯不羡仙”
下一篇:故人良友喜相逢
收藏 IP: 27.16.119.*| 热度|

3 武夷山 曹聪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