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卖菜难 买菜贵 怎么办?

已有 3342 次阅读 2011-5-11 10: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郑风田:卖菜难 买菜贵 怎么办?
种菜今年菜农们可赔大了,几分钱一斤的菜还是卖不出去,卖菜难变成了天大的问题。而与此同此,城市小区的农贸市场菜价却异常坚挺,居民们难买便宜菜。面对如此困境怎么办?记者们写出了许多重头报道,政府部门也紧罗密鼓搞对接,此时的电视辩论节目也不甘落后,昨天参加了央视的“对手”节目,辩题就是“卖菜难,买菜贵,怎么办”。
“对手”是央视一档去年刚开播的大型辩论节目,与一虎一席谈、22度观察等类似,但又进行了不少的创新,比如观众席中邀请了不少门户网站与知名媒体记者,这样的观众提问,问题可以问和更专业了。嘉宾出场不是一次,而是一对辩论先辩一段时间后再出现另一对。不过观众安排也有一些小问题,应该邀请一些更专业的人士,比如此期辩论“卖菜难、买菜贵”,观众其实应该邀请一些菜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从业者参加,更应该邀请一些天天买菜做饭的大妈,这些人是行内人,有切身的经验,更能讲出问题的核心。此次也邀请了农大的学生作现场观众,大学生们提问很勇敢,但应该大都在校学习,基本上不自己买菜做饭,对此问题难有切身的感受。
录制厅地点可真远,在大兴;录制的时间可真够长,是我参加类似节目最长的录制时间,应该有三个小时以上。节目从2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5点多才录完,看来后期制作要在这三个多小时节目里去好好挑剪了。这么长的录制时间完全超出我的预估,我原来预计一个半小时就该结束了,所以就接了一个报纸约稿,要求晚上7点前赶出来,结果却是近7点才赶回去,计划赶不上变化,还好,我在8点前完成了任务。会议的红方嘉宾是朱煦、章诒和郑风田,蓝方的嘉宾是王志安、王福重、李秉龙。
 会议共有三个辩题,其一是卖菜难买菜贵是因为流通成本过高造成的吗?其二是辩题二:超市直接采购能让卖菜不难买菜不贵吗?辩题三:卖菜难买菜贵长期来看能解决吗?
这三个问题选择的很好,昨天录制节目时一直在嗷嗷辩论,辩论就这样。对这三个问题我又重新梳理了一下:
辩题一:卖菜难买菜贵是因为流通成本过高造成的吗?
我国蔬菜流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流通暴利”问题。田头蔬菜几分钱一斤,农贸市场还是难买一斤一元以下的菜,还不是流通暴利吗?主要原因当然是小生产、大市场在作怪,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太多,要经过无数环节,每个流通环节都层层加费,使整体流通费用高涨。农民又太分散,基本上没有组织, 农业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以及农产品产销区分割的特点,导致我国时常发生肠阻梗,买难卖难常发生。
在城市零售终端上,低价没有完全反映出来的核心根源在于成本过高、没有竞争。 目前城市里面,往往一个小区内,农贸市场的销售蔬菜摊贩仅几家,摊位有限,租金由物业收取,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其实是面对半垄断状态,菜贩不会轻意把价格降不下来。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建立一些平价的农贸市场但目前数量太有限。对比路边街边的“流动摊贩”就可以看到目前城市小区农贸市场销售价格有问题,流动的摊贩,销售价格与产地价格接轨的很好,菜价会低很多。但他们一直没有合法的销售资格,加上供应并不稳定,不足以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辩题二:超市直接采购能让卖菜不难买菜不贵吗?
近期商务部已经紧急部署对策,帮助菜农寻找销路,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等。据统计,发达国家7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连锁超市进入到消费者手中,而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却不足30%。
“农超对接”,缩短流通环节,减少超市的采购成本,免受中间收购者和“流通暴利”的盘剥。间接解决流通暴利问题。
“农超对接”能降低流通成本吗?能降低多大比例?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农超对接最少可以把流通费用降20-30%,或者更多。当然这个农超对接,并不是农民直接与超市对接,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合作联社与超市对接,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专业的订单农业,农民按订单生产,企业也可确保来源。向农户下订单的方法可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导致菜农遭受损失。农民可根据订单有计划种植,然后组织一起直接销售到农贸市场或是超市。
农超对接还有一个好处是满足食品的可追溯性,确保食品安全来源。因为是对接,蔬菜来自什么地方可以追溯到源头,这是目前批发市场难解决的问题。而农超对接可以完全解决此问题。
还可以象韩国一样,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城市开连锁店,采取直供,效果很不错。
当然大家也都在抱怨超市菜价贵。所以农超对接的另外一个要求是政府部门应该要求超市卖平价菜,而不是目前的高价菜。
 
辩题三:卖菜难买菜贵长期来看能解决吗?
1、蔬菜“大小年”现象能不再发生吗?
2、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
农产品的价格长期以来遵循“蛛网理论”,也就是忽高忽低。市场经济下体格有波动很正常,但象我国目前蔬菜价格的暴涨暴跌,还是必须要彻底解决。因为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对小农以及消费者都损失巨大。
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问题我国近年来解决得很好,主要是建立了收购储备制度。蔬菜的解决更困难一些,但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缓解:
第一,在销售终端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一是政府应该多建公益性的农贸市场,不收摊位费,平价销售;其二是搞农超对接,订单农业,让超市直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直供;
第二,从生产者来看,农民应该加入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到城市找销路,或者直接到城市开超市;
第三,从政府部门来看,其一是要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的发布,目前的信息既不准确,也太滞后;其二是大力发现农业政策性保险,给种菜农民加一道保险;其三是在蔬菜产销地建深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链延长来降低风险;其四是在蔬菜产地大力建冷库,解决大规模集中上市风险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442895.html

上一篇:郑风田:高校食堂补贴宜明不宜暗
下一篇:郑风田:我国种业发展方向走得太偏了
收藏 IP: 218.106.181.*|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