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 减持美国债可买美国地?

已有 2817 次阅读 2009-6-17 13:1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郑风田: 减持美国债可买美国地?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买美国债不如买美国地。

中国持有美国债券的数量庞大,近日传来好消息说我国已经走出减持的第一步。从美国债券的利率及价格增长趋势来看,减持是绝对必要的。用那么多外汇储备买美国债券其实不如买美国的地,因为长远来看,美国地价的升值速度更快。目前我国主要在非洲购买了一些农地,还被欧洲人批判为“新殖民主义”,如果能够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购买农地,进行种植,既可以解决我国部分粮食安全问题,腾出土地搞工业化;也可以分散风险,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

 

终于走出的第一步:减持美国国债。要大胆地继续走下去。

据中国证券网讯的报道,中国连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动作终于停止。记者15日晚间从美国财政部网站获悉,截止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这意味着,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网站近一年的数据显示,自20085月份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一年间的增持额在2600亿美元左右。

这样做等于给美国财长盖特纳一个耳光,因为不久前他还专门来到中国,向中国领导人兜售近年急剧膨胀起来的美国国债。《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我国是否愿意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盖特纳此行的“心头大事”。在媒体眼里,美国财长盖特纳的中国之行扮演的是一个推销员的角色。

 

我国外汇数量庞大但投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美国专家塞特瑟的分析报告“中国1.7万亿美元的赌注”讲,“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逾1.5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占中国外汇储备的65%以上,其中美国国债7600亿美元,机构债券4890亿美元,还有12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1040亿美元的股票和410亿美元存款。据中国官方统计,到今年3月底,中国实际拥有2.3万亿美元的外汇,其中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经营的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840亿美元的其他外汇资产,加上国有银行和中国投资公司经营的2000亿美元。中国2008年购买美国国债的规模接近4000亿美元,几乎支撑了近一半的美国财政赤字,这反映出了美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严重失衡,长期来看,这种情形难以维持。

 

不能进入美国媒体虚设的“美元陷阱”中去

外电多次报道我国已进入“美元陷阱”,虽然美国的媒体一直试图想把中国与美国绑在一起,吓唬中国如果减持了美国国债会怎么样等,其实不能陷入他们编织的陷阱中去,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减持。那么减持的外汇如何才能保值增值呢?其实这些外汇完全部分可以用于在美购买多样化的采购,就如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那样,在美国购买了大量的企业股份及不动产。虽然网上也曾爆炒了日本投资失利故件,但毕竟大量的投资是成功的。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讲,买美国人的地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前几天美国农业部的几位专家来访,与他们聊起可不可以在美国买地种庄稼的事,他们的回答是完全肯定的,没有任何问题。又与一位在美国一家大学任教的朋友聊天,她讲一位加拿大人在美国纽约州买了400公顷地,用了20万美元,算了一下,一亩地折合人民币200多元?真的有这么便宜?我国的大笔外汇真不如到美国买一大批地,然后让中国的农民去美国种地,然后供应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其实美国与欧美国家的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贵,也就是一亩地800多元,增值速度还挺高的。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仅仅去年一年,农场地产价格就比上年上涨了15%,达到每公顷1900美元,也就是一亩地800多元钱,这个价格不便宜死了?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农场价格自2003年以来已经上升了50%。去年2月到今年2月的一年内就上涨了14%。从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伊利诺伊、印第安纳、爱荷华、密歇根、维斯康星等5个州的土地租金也出现了198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据美国媒体报道,受玉米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农场的地价、也在不断上涨,农场不动产的价格在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里,翻了一番。

美国的农地一直吸引了不少外国的投资,我国在这方面过去的投资方向一直集中在非洲,引起欧美的大量批评声浪,说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其实没有必要完全集中在非洲买在,在欧美一样可以买地,然后进行农业生产种植,把生产的粮食运回国内,把我国紧缺的一部分土地置换出来进行工业化建设,也没有什么不好。

思路决定出路,有时决心可能更重要。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238661.html

上一篇:郑风田:我国制造低成本优势丢失会带来什么?
下一篇:郑风田:家电下乡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