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农村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已有 2520 次阅读 2009-6-17 13: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农村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广阔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20090615 13:49 来源: 《光彩》  记者:张琳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郑风田

  

  国际市场持续萧条,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今年以来,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此前它们关注不多的农村市场。年初家电下乡推广至全国,尽管各方争议不断,但从家电企业的踊跃参与情况来看,多数中标企业依然看好农村市场的拉动作用。农村市场有多大?如何撬动农村内需?中小企业怎样去分食这块蛋糕?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郑风田。

 

农村市场最具有消费潜力

《光彩》:您曾经说过,改变中国片面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潜力最大也最有希望的是农村市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更加突出?

 

  郑风田: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那就是我们以外向型经济来拉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主要依靠出口,这种模式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非常有利,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要面临巨大的打击。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口。因为美国、欧洲等国家消费力下降,出口导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大家把目光都转向了拉动内需,而内需最大的市场在哪里?在农村。

 

  到目前为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农村的差距还很大,城市居民家里有一两台电脑,一两台电视非常普遍,洗衣机、冰箱几乎家家俱备,许多产品在城市家庭中基本已经呈现饱和状态。一般认为,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还有15-20年,中央政府是无法容忍如此之大的城乡差距的,必然会有一些举措拉动农村经济,如果把农村的消费力调动起来,使农村的家电等配置能够和城市一样,带动中国经济再增长30年是没问题的。

 

撬动农村内需关键在制度

《光彩》:如何启动农村市场?

 

  郑风田:调动农村市场有一个前提,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很有限,第一就是卖农产品,但是农产品的价格不可能过高,因为农产品是基础性产品,一旦涨价要带动整个国家的物价上涨,所以我国实行低粮价战略;第二就是出外打工,这一项占农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珠三角、长三角的出口企业,经济危机后出口受挫,农民工大量失业。这两个原因决定短期内农民要提高收入非常困难。

 

  农村的基础设施也还不完善,比如买冰箱,家里电源一定要很稳定,不能经常停电,只有电力系统有保障,农民才有决心买。

 

  农村市场扩大的最大问题还在于制度性障碍。农民的收入非常有限,他们最大的支出在给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城市里靠什么解决?抵押贷款。比如我买一个60万的房子,向银行贷40万,每月还2000,把压力分散了。但是农民就没戏了,如果在农村也实现这种模式,他们就有闲钱去消费,把购买力释放出来。

 

  我们一直在呼吁给农民一些金融服务。农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应该允许抵押贷款,分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有闲钱可以消费。可以算一下,我国有两亿多小农户,假定每年有2000万农民贷款,每人贷10万元,就是2万亿,如果有一半用来购买商品,就有1万亿了,制度的变化很容易撬动农村内需。

 

  企业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企业可以和一些银行信贷部门合作,比如农民买一些大件的商品,可以分期付款,这个在城市里已经很流行了。2000元一台的电视,在大城市居民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可是这在农村就是一户农民半年的收入,很难让他们一下子拿出这样一大笔钱来。银企合作是一个企业、农民、银行三方得利的事情,现在很多农村信用社都在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

 

家电下乡应扶助中小企业

《光彩》:家电下乡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在这方面着力了。

 

  郑风田:事实上,经济危机之后很多部门已经这样做了,最大的动作就是家电下乡,原来家电的出口退税是百分之三,现在把这百分之三拿来让农民享用,目的就是通过优惠刺激内需,现在效果还不错。

 

 《光彩》:从目前的情况看,从家电下乡活动中获利的大都是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机会似乎还很小?

 

  郑风田:家电下乡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过高的招标门槛把大批产品质量合格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不利于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充分竞争。

 

  这个招标政策事实上把许多此前一直在扎扎扎实实做农村市场的中小企业给害了。这些企业本来是靠低廉的价格来赢得农村市场的,但是现在大企业凭借政府的优惠政策进入农村,实际上是让政府为大企业买单,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此前做农村市场的中小企业失去了价格优势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工程对此做了更严格的限制,只有在商务部指定的农家店购买指定产品才能享受补贴,这些产品也是通过招标产生的,现在的招标政策事实上人为地堵住了那些为低端市场服务的厂商的路,限制了消费,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这是我一直抨击家电下乡招标制度的原因。我认为,要补贴就应该大中小企业一起补贴,中小企业解决了我们国家百分之九十的就业,有百分之九十的新工作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所以我们应该先扶助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

 

中小企业怎样才能有所作为

《光彩》: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还有机会进入农村市场吗?如何分食这块大蛋糕?

 

  郑风田:当然有。家电下乡有一个口号:把名牌送到乡下,我认为不妥。现在企业都提倡把城市里的一套搬到农村,比如良好的服务、高端的品牌等等,农民不是不需要,但这不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

 

  中小企业必须摸清农民的爱好和需求,在打入农村市场之前必须要做一个详细的考察和市场分析,然后才能实施进入农村市场的行动。农民有一套自己的思路,你认为好的他不一定认为好,在城市行得通的在农村未必吃得开。比如服装,很多农村女孩喜欢大红大绿的颜色,城市女孩喜欢淡雅一些,因为农村地广人稀,大红大绿很出挑,这是一种习惯,不能说不好。举个简单的例子,海尔曾经大力把自己的洗衣机推向农村市场,后来,调查人员发现,很多农民买洗衣机不是用来洗衣服而是用来洗地瓜。因为洗干净的地瓜出售价格比较高,手洗费时费力还很难洗干净所以就想出了这一招。海尔发现这个市场后索性开发出一个专门洗地瓜的机器,在农村非常受欢迎。

 

  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对农民来说,因为收入有限,价格是最为敏感的因素。同样的产品,即使有政府补贴,名牌的价格普遍还是要比非名牌贵很多。农村市场对品牌的识别度不高,把价格做到最便宜,基本的功能能保障,质量不出问题,这样就可以了。根据调查,中国农民每年的平均收入大概是4700多元,但是如果把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大城市周边的富裕农民去掉的话,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能不能开发出1万元的汽车?500元的彩电?500元的电脑?实际上是可以的。自己能开发成本较低的产品自己开发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用进口的。

 

  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这样做了,比如“山寨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不管是“山寨手机”、“山寨电视”还是“山寨电脑”,不可否认他们确实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这样的消费群体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美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做得很好,大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拼命升级换代,想追求最高的利润和最高的附加值,实际上一般老百姓都不需要这些。一部分企业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功能都去掉,价格降低,虽然单个产品利润较低但是需求量很大。福特汽车就是这样,以前美国的汽车企业都追求贵的、好的,仅仅满足了部分高端人群的需求,福特就反其道而行之,用最简单的生产线,把价格降低,很快就崛起了。

 

 《光彩》:除了家电,还有没有其他产品适合进入农村市场?

 

  郑风田:很多,农村最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比如摩托。农村没有公交、地铁,交通是最主要的问题,便宜的摩托车和小汽车都是农民最需要的,可以是代步工具,还可以卖卖产品,这在农村有很大的需求量。农村的道路不是很好,雨水多的时候道路比较泥泞,针对农村的产品应该着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农村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238659.html

上一篇:郑风田:谁杀死了通用?
下一篇:郑风田:我国制造低成本优势丢失会带来什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