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回乡农民弃粮选择,好事还是坏事?

已有 2193 次阅读 2009-5-13 13:3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回乡农民弃粮选择,好事还是坏事?

 

郑风田按:

据《经济参考报》的记者在河南、山东、陕西等省采访时了解到,回乡农民工在创业中,"弃粮改菜"已成一种趋势,一位回乡创业农民讲道:“想种粮食赚钱根本不可能,猕猴桃收入还不错。趁着我在家,赶紧把地改成桃园。”目前回乡农民选择种大棚菜的特别多,他们说大棚菜相对于搞其他项目来说,投入较少,技术易学,见效快。除了种菜外,有的农民还把粮田改为发展苗木、果业,有的甚至在粮田里盖起养殖场,有的养猪、养鸡,有的则搞特种养殖,养狐狸、水貂等等。有些人担心这种非粮选择是不是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产生影响?其实我觉得这个想法多虑了。一方面究竟有多少农民选择回乡不再出去打工?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实行的低价粮食安全战略也该到了调整的时候了。

 

农民非粮选择是大好事,最少说明新一代的农民商品意识强了,承担风险的能力增加了。

农民在外打工几年,开了眼界,最主要的是商品意识增强了。所以与传统农民相比,他在安排生产时,必须考虑成本收益,不象老的一代按照惯性的种植方法来进行种植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进步。新一代回乡创业的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他敢采取非粮的战略。我们知道,虽然非粮的种植,比如种植蔬菜与养殖加工,收入高些但风险更大,还需要很大的投入。一般的农民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因为种植的蔬菜水果卖不出去,可能很快就会坏掉,最后血本无归。在外打工的农民由于外出的工作经验,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也有本钱进行一些大的投资了,另一方面他可能也对外边的世界有所了解,知道以后种植的产品该往什么地方去卖。从这些角度看,应该是一种进步,一种顺应市场发展的进步。但如果全国的农民都这样做了,可能就可怕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悬了。但这种担心有多大的程度也是一个大问题。

 

低价的粮食安全战略该改了,以后让农民低价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难度会越来越大。

农民之所以选择非粮化的种植,也反映出目前我国种植粮食收入太低了,农民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比在家种粮的全年收入还要高。粮食安全虽然是大事,但农民也有他们自己的种植选择自由。如果这种种粮收入低的问题一直不解决,长久下去会出大问题。国家也不能为了粮食安全强迫农民低价种粮,必须提高粮食种植收入。所以面临新一代的回乡创业农民,以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如果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农民不种粮,那可能就只有强迫农民一条种了,这又等于回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前的做法,这也是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如何改变目前低价的粮食安全战略,让从事粮食安全生产的农民争着去种粮是一个战略性的调整,随着商品意识强的农民数量增加,这种调整的压力就会愈大。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回乡农民"弃粮改菜" 粮食安全再添隐忧

 

2009032610: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初春时节,在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的农田里,不少村民正在忙着搭蔬菜大棚。记者看到有些地里还有没完全刨去的麦苗。村民胡应鹏正在费力地将竹竿插到地里,他对记者说,去年他在山西一个煤矿挖煤,今年不打算去了。外头不好找工作,孩子上学,老人在家需要照顾,打听着种菜效益还不错,就回来种大棚菜了。去年12月,他从别人家租了几亩地,一年租金是500元,原先地里种的是小麦、玉米,现在全部改成大棚菜,已经投入了一万多元。据胡应鹏介绍,今年村里新上不少大棚菜,镇上还给发补助,村里将粮田改为菜田的很多。

  在陕西省周至县楼官镇路边的农田里,到处都插满了白色的T型水泥架,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地过去大都是粮田,现在变成了猕猴桃园。在团标村的农田里,小伙子罗军劳正和他父亲挖坑埋猕猴桃架子。罗军劳高中毕业,有古建筑彩绘手艺,因为今年活儿不好找,就在家帮父亲干农活。他边擦汗边告诉记者说:“想种粮食赚钱根本不可能,猕猴桃收入还不错。趁着我在家,赶紧把地改成桃园。”他指着周边一大片麦田说:“要不了多久,这一片都会变成桃园。”

  记者在河南、山东、陕西等省采访时了解到,回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选择种大棚菜的特别多,他们说大棚菜相对于搞其他项目来说,投入较少,技术易学,见效快。而且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扶持政策。除了种菜外,有的农民还把粮田改为发展苗木、果业,有的甚至在粮田里盖起养殖场,有的养猪、养鸡,有的则搞特种养殖,养狐狸、水貂等等。

  河南省漯河市给返乡农民工种菜提供了大力扶持。目前已新发展高效反季节蔬菜1100亩,使500多名返乡农民工走上了种菜之路。舞阳县九街乡牛赵村返乡农民工赵朝民,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和从事建材装修生意,回乡后在市蔬菜办的帮助下种起大棚菜。村里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都回家种菜,全村已新建起高标准塑料大棚50多亩。

效益低使农民弃粮成为必然

  一些基层干部分析,农民工回乡后,惟一的经营资本就是自己的土地,而要想在土地上获得较高收益,弃粮成为必然。山东宁阳县东庄乡西崔村返乡农民工陈建龙说:“现在就指望这几亩地了,靠种粮的收入根本养活不了全家。”

  不少农民说,这几年种粮虽然效益有所提高,但种粮仍是收入最低的产业,跟打工、种菜、搞养殖等没法比。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支部副书记赖刚兴告诉记者:“我家的所有地都种成大棚菜了,一共有三亩多,算了一下,种粮与种菜相比,收入差八倍。我这还是种的早春拱棚菜,如果种冬暖式大棚菜,收入还要高得多。”

  山东省嘉祥县城关镇石庄村农民石根姓算了一笔种粮账,包括收割费、肥料、浇水、打药、麦种、耕播费等在内,每亩小麦成本大约300元,按亩产400公斤算,麦子现在是每公斤1.72元,每亩小麦毛收入约700元,扣除成本每亩小麦的纯收入也就300元左右。现在玉米每公斤才1.2元多,基本不赚钱,加上国家补贴,一亩地种粮全年收入也就是400多元。一家也就是三四亩地,全种粮一年才能收入1000多元,靠这点收入根本没法生活。

  另外,规模小也是种粮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镇三里村村民王振说:“村里人均只有二分多地,全家才一亩地,种粮一年收入几百元,全家咋活?”在今年一些地方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一些还在种粮的农民都不愿再浇地投入。河南省新密市袁庄乡一位村民说:“种粮本来就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浇地又要投入,谁敢浇水,多浇一次就多一次成本投入,搞不好就要赔钱。”山东济阳县回河镇一位农民对记者说:“现在粮食不值钱,再浇地又花钱,随他去吧,能打多少算多少。柴油那么贵,浇一亩地少说几十块钱,反正今年种粮也挣不着钱了,也不想再花钱了。现在化肥价格又涨上来了,化肥也不愿多施了。”

新华社记者:尹栋逊

  保粮食还是保就业:基层干部面临两难选择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在谈到返乡农民工弃粮时表现出一种无奈:“种粮食的收入明摆着低,农民工回家了,你让他种粮他肯定不干。现在安排回乡农民工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务之急。粮食安全也是大事,但现在只能先顾一头了。”山东省一位乡镇干部对回乡农民工弃粮种菜之风也表示出担忧:“大家都去种菜,势必导致蔬菜面积大幅增长,菜多了又不值钱,可能会出现卖菜难。去年一些地方种的大白菜太多就烂市了。”

  记者在与一些基层干部交流时,不少人认为,粮食安全那是国家的事,具体到一个地方,还是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重要。农民搞了其它致富产业,手里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吃。可如果他们就不了业,手里没钱,就会影响稳定。再说,即使本地不种粮了,其他地方还会种。

  不少地方政府的政策客观上也对农民弃粮种菜起到助推作用。河南省漯河市制定实施了“四免二扶持”措施,鼓励返乡农民工种大棚菜。市财政对返乡农民工发展大棚蔬菜生产每亩给予400元的资金扶持,县区财政对返乡农民工发展大棚蔬菜生产每亩给予1200元的资金补贴。

  陕西省镇安县洁子乡出台政策:回乡农民工种大棚菜的,钢管大棚一亩补助4000元,竹膜棚的一亩补2000元。乡长李兴斌介绍说,不光是种菜有补助,种烟也有补助,种子无偿提供,一亩地给肥料100斤、地膜10公斤,建一个烟楼补助3500元。发展100亩的村干部还受奖。

  一些基层干部还出面帮助种菜户协调土地。李兴斌说,乡镇和村里干部出面做工作,反租农民的土地,一亩地出让费600元。这些地原来都是种粮的,一年纯利润一亩粮食才350元。为了让农民出让土地,我们就给农民算账:“不发展经济作物,种粮食,人工、种子、化肥各项成本加起来,算起来根本不赚钱。出租了地,还可出去打工。这样一做工作,农民都比较容易接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231626.html

上一篇:郑风田:为什么说袁隆平的增粮建议是最有效的?
下一篇:回乡农民弃粮选择,好事还是坏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