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不再采用以往对照教材章节的方式上课,而是将我自己科研过程中碰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我想,这确实是有点冒进,毕竟本科生在科研方面都还是一张白纸,是否这样的教学对他们要求过高?我的考虑是这样:从老师科研中碰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再结合讲授课程,能最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如果老师碰到的问题,同学自己能够解决,这种成就感是非常大的。教材教学的好处是其体系比较健全,而不好的地方在于,教材往往知识陈旧,而且不容易和实际问题直接结合。我的做法是把教材当成一种工具,我们以科研素材为导向,碰到具体的知识点,再到教材中去查阅。
我采取的另一个教学改革是,大量增加学生实验数目,人为设计梯度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和教材相对脱节;2)实验和工程相对脱节;3)实验之间耦合度不高,且实验总数过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做法:1)在课堂中直接演示实验,让教和学得到统一;2)将各类工程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建模,融入实验;3)形成梯度递进式实验,每个实验是下一个实验的基础。这样一来,实验无处不在,它存在于课上,存在于课下。它一脉相承,要做通这次的实验,学生必须复习上一次的实验。如此一来,问题思考导向就能够顺利形成,而学生在系列性实验中将得到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思考。
结束语:教师授课,不仅仅要求他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更要求他是一个教学领域的有心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