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21年我国专利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之四——大力发展通信、互联网、半导体、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医疗技术

已有 935 次阅读 2022-11-21 22:1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3092.doc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微信号:chenlixinip5

第六部分 2021年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对比分析报告

47  我国专利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47.4  我国专利发展的趋势及展望

2021年我国在国内获得专利586038项,在美国局获得专利20957项,在欧洲局获得专利6773项,在中美欧三局专利的份额分别为84%6%6%;目前中国的在美专利权数量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46%,韩国的97%;中国的在欧专利权数量仅为美国的25%,日本的44%和德国的41%

2021年,我国在中美欧三大专利局获得的专利数量分别排第1位、第4位、第5位;美国分别排第3位、第1位、第1位;日本在中美欧三大专利局排第2位、第2位、第3位;韩国排第5位、第3位、第6位;德国排第4位、第5位、第2位。从美国和欧洲局专利来看,中国的专利技术实力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列世界第4位,美日德中韩世界五大技术强国的格局已经形成。

近年来,我国在国内的专利数量大幅激增,在美国和欧洲局获得的专利数量同样是大幅增长。2019年,中国在美国局的专利数量超过了德国,预计2022年将会超过韩国,2028年有望超过日本。2021年中国在欧专利首次超过韩国,直逼法国。预计2022年中国的在欧专利权数量将超越法国列第4位,预计2040年前中国将超越德国和日本列第2位,预计2060年前中国将超越美国列第1位。总之,2021年我国在专利技术上超越了韩国,形成美日中德四强局面;在2040年会超越德国、日本,形成中美两个超级技术大国的格局;到2060年我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技术强国。

在此过程中,我国要面对很多国家的激烈竞争。例如,中国和韩国将会面临最激烈的竞争,两国在美国局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上几乎完全相同;两国在欧洲局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上也大致相同,都以通信技术为主。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技术上领先全球,未来可能会有较强的竞争。中国和日本在电气和家电领域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中国和德国目前不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德国从事高端制造,中国从事低端制造,两国有较强的互补关系。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和日本、德国在汽车产业上会遭遇最为激烈的竞争。

 

47.4-1  2021年中国与美日韩德在三局专利的技术领域相似性



中国局

美国局

欧洲局

1

美国

0.85

0.79

0.60

2

日本

0.76

0.81

0.54

3

韩国

0.69

0.95

0.88

4

德国

0.75

0.64

0.40

注:按照54个技术领域的余弦相似性计算,1为完全相似。

 

中国未来的技术发展重点首先应该是通信技术,重点企业是华为和中兴,主要竞争对手是三星、苹果、高通、思科和爱立信等;其次是互联网技术,主要企业是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竞争对手主要是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等,只有美国和中国发展出来了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是半导体技术,中国在此方面还很落后,要面对美日韩的激烈竞争;第四是人工智能技术,属于新兴技术领域,我国和美国有一定的优势,前景较好;第五是电动汽车技术,属于新兴技术领域,我国在电池领域有一定的优势,我国要抓住机遇。第六是医疗技术,不管是药物还是医疗设备,我国还非常落后,面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竞争,我国要迎难而上,大力发展医学信息技术。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堃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杨中楷教授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如需要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专利报告,以及咨询相关专利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微信号:chenlixinip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364722.html

上一篇:2021年我国专利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之三——借鉴美国和韩国经验加强我国产学研合作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下一篇:2021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报告概述——申请总计263280项,降0.49%
收藏 IP: 125.45.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