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从社区(community)到街区( block)

已有 3184 次阅读 2016-3-6 09:2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近来,关于拆除社区围墙和建设无围墙街区的报道引起了网上不大不小的争议。最开始,当网民们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时,最初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满,就是意见,就是担心。担心什么?担心自身的安全。这是最起码的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后,就是后续有关方面,如最高法关于物权法的司法解释,就是某些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步骤的解释说明,以及其他种种。但这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解除网民们的疑惑,还是有些怀疑的议论不时地被提出来。

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实在是很普遍的现象。有关方面先提出一个让老百姓惊讶和震惊的举措,当老百姓表达他们的疑虑和不满时,有关方面再来做进一步的解释,企图安抚老百姓的不满。但这后面的动作并不能完全让老百姓放心和满意。如转基因食品等,如食品安全等,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

那么现在提出的问题在于,有关方面在提出你们的令人惊诧的举措时,为什么不事先做出更为详尽的考虑与安排,非得等老百姓对你们的举措提出不满时,再来亡羊补牢,而且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似乎你们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同一个跟头,似乎从来不知道也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这事情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可能有关方面提出的这类新举措,在他们内部酝酿时,会觉得很有新意,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所以他们很有自信,以为一提出来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可是当老百姓作出让他们想不到的反应时,他们虽然不至于立刻麻了爪,但总还是显得手忙脚乱,左支右绌。

那么,在经历了这么几次过程之后,有关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方面是不是应该总结点经验教训,下次再打算提出什么惊世的举措时,事先要做好应对群众质疑的预案。比如,你打算提出拆除社区围墙的政策,那事先就得准备要跟老百姓说明,这样一个举措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这是第一要说明的。接下来要针对老百姓可能出现的疑虑做出答复和解释。拆除了围墙,老百姓的安全如何解决?这些安全措施靠谱吗?有多少可操作性,需要花费多少成本?这些成本由谁来担负?还要把相关的利弊关系跟老百姓解释清楚,有利者也必有弊。这个利弊关系如何处理?如何证明利大于弊?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弊端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预先做好应对的准备,尽可能地做出周详的工作。

当然,做的准备再周详,也难免有疏漏。可能在事先未必能把这些疏漏考虑得十分全面,但也需要有相当措施对有可能的疏漏做出反应。预先的工作做得越周全,主动的处境可能就越完备。至少让自己被动的场面会有所减少。

如果说得再具体些,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种封闭式的社区和办公区几乎是没有的。大约只有军事设施除外。那么在人家这些地方,是如何解决安全问题的?这是需要我们要做比较深入的考察的。人家做得到的这些地方,硬件基础是什么?软件基础又是什么?而我们在这方面有没有差距。硬件的差距似乎还比较不难解决,但是软件方面,我们能弥补到什么程度?对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只看到表面,只靠拍脑门就能解决的。

网民们也提到了中南海的问题。中南海的围墙要不要拆除?这个问题过去很少提到过,现在可能需要政府认真考虑一下了。当然,作为过去皇家园林的组成部分,拆除中南海的围墙可能并不现实,但中南海被政府部门长期占用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再有北京的玉泉山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这些地方,我们的政府部门,包括我们的部队系统,是不是还要心安理得地继续占用?这是我们再也不能回避不理的问题了。我以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对这两处名胜地区或者还有占用其他名胜地区的做法了。既然我们现在一再强调依法治国,那么,我们是不是就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周总理曾经说过,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绝不建设政府工作大楼。或许,这是他对政府在工作地点是不是需要建设,是不是要节省相关开支的一种考虑。但这种节省开支的前提,是政府部门继续占用中南海等名胜地区。现在看来,老百姓可能宁愿政府在建设政府工作部门上花费一些开支,但要把这些占用的名胜地区腾出来。这可能更符合老百姓的民心民意。现在正值两期间,或许我们的人大代表要提出相关议案,然后由政府方面做出合情合理的答复,再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规划。

比如,中南海既可以开辟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曾经的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的旅游景点。如毛泽东居住过的丰泽园,周总理工作过的西花厅等。玉泉山也同样。除了作为风景区之外,也可作为曾经的军委和北京军区所在地的旅游景点。

既然民生问题是政府最先考虑的出发点,那么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不可能回避的。或许有人认为,这些问题很敏感。其实这要看怎么看。如果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这些所谓敏感问题就未必敏感。如果有意把问题复杂化,那么不敏感的问题也会变得敏感起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60757.html

上一篇:朝核问题的出路
下一篇:正能量,负能量
收藏 IP: 114.246.174.*|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8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