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某童

已有 2255 次阅读 2014-5-6 06: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某童,年幼虽不甚顽劣,但也喜好嬉戏。其父管束颇严,只许其读书,不许其游戏。童乃心生怨怼,却不敢与其父争执。因其游戏时间甚少,故身体四肢协调性不足,亦常受其玩伴嘲笑。童更羞愧,且内向。及长,学业颇精,然其父却总不满意,无论做得再好,父也总能挑出毛病,对童指斥不绝。童颇丧气,然无奈。某年,其父调任外埠,童暗喜,总算不再受此约束,虽然读书不辍,只是四肢不协调之患却很难调养。每逢父自外埠归来,童即心里惕惕然,生怕乃父不悦,便会发雷霆之怒。待父离家后,童心方释然。

童亦喜做手工,其父却总以浪费了读书时间而不许。久而久之,童之内心也不得不放弃这业余爱好,当见其玩伴做起手工来,心中技痒,却无可奈何。四肢原本就不甚协调,现在心虽灵却手不巧,所遭嘲弄较以往更甚。童亦喜运动,且因多年被嘲弄,亦不敢与玩伴打球游戏,种种技巧性动作均落下风。

久而久之,童甚自卑且无奈。幸得后来独自外出求学,总算摆脱其父约束,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遂踊跃做自己喜做之事。尽管身体不甚协调,也勇于去做需要协调的运动,手工虽差,也不妨拿起工具来试上一试。若干年过去,童已成年,然幼时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在动手能力、体育运动等方面,依然有些欠缺,成为终身憾事。

以上的故事估计不是个别的,会在很多家庭里反复上演。中国家庭做父母的传统观念,就是读书便是一切,其他必须为此让位。其实,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的成长不可能是健康和健全的。其实,如果孩子在身体素质方面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对其学业的进步也是会有影响的。比如,一个动手能力较强且四肢协调的孩子,这些素质对他的学业是绝对有益的。他将来进了大学,如果学习工科,这些素质与技能对他的学习只有帮助和进益。如果在动手能力方面有距离,那么对他在专业上的学习是一定会有妨碍的。

即使学的不是工科,是理科,那么动手能力也是很有裨益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中,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中,较好的动手能力对这些活动都是极有用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做手工、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都是对学习时间的浪费,实在是谬之千里。

脑体之间,从来都是互动的。脑动,会刺激体动。体动,也会促进脑动。如果以为体动就会妨碍脑动,是不智也。有些人会举例说,有的运动员不就是在文化课上很有欠缺吗?这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不在运动员本身,在于我们的培养与训练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便是技艺增长的唯一途径。固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运动员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对知识的灵活运动,更是运动成绩增长的主要动力。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一定是会依靠自己的脑子与智慧的。

所谓实践出真知,不只是在一般的认识过程中,需要加入实践的元素,即使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动手环节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工科与理科需要动手环节,即使是人文学科也需要动手环节。你总得去收集信息与数据吧,你总得对这些信息与数据进行处理吧,你总得学会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吧,在做田野调查时,你也总得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处置各种不测事件的发生吧。这所有的素质与技能,都不能离开动手能力与身体素质这些基础性的东西。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来,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处在不断下降的趋势上。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体质下降,意味着身体功能的不足。这无论对于进入大学的学习,对于将来走入社会担当工作重任来说,都是有妨碍的。身体素质的亏欠,会让人们感觉有能力也用不上。这得耽误多大的事啊?

话又说回来,即使暂时在学业上有所不足,但是有足够的手工技能与较好的身体素质,什么事情都能补回来。有了这两样基础性的东西,要学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缺了那两样基础性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也用不好、用不上,干着急,使不上劲,那得多糟心呢?

读书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也很苦,需要付出很多体力和脑力。但是读书学习代替不了身体力行,再高的智商也代替不了健康的体魄。霍金固然很牛,但不是所有如他那样身体的人都能做出他那样的成就。爱因斯坦年幼时手工做得不漂亮,虽然不影响他后来在相对论方面的巨大贡献,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爱因斯坦的工作,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作需要更多的具有较好动手能力的人去做。爱因斯坦的理论研究成果总还是需要其他的人去变为现实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91716.html

上一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下一篇:难友(续)
收藏 IP: 114.246.173.*| 热度|

4 戎可 武夷山 李宁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