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城市规划

已有 1788 次阅读 2017-10-24 11:3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偶然听到凤凰台在播放茅明睿关于城市规划的演讲,听了一会儿,觉得有点意思,很想继续听下去。但当时正值中午,是我最犯困的时候。所以坚持听了一会儿,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先睡一会儿再说。

可是真躺下来,心里惦记着这事,还真睡不着。可是脑袋瓜里不舒服,只好闭着眼睛养神。过了几十分钟,脑袋不难受了,反正睡不着,干脆起来算了。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还是找到不少东西。

关于茅明睿的具体背景我就不说了。只说他讲的关于什么样的城市算是最好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生活算是幸福的城市生活,再就是城市规划的一些情况。我听他在凤凰台讲的时候,正在讲大数据来进行调研的问题。其中提到,通过大数据的调研,发现北京市民上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要多于上海市民。而且北京人工作上加班的时间更多,不加班的人要比加班的人要少,而上海则不加班的人多于加班的人,所以上海人的生活幸福感应该比北京人要大一些。

然后他又讲到城市生活涉及到距离生活必要设施的距离远近,公共服务设施的距离远近等问题。在经过大数据调研比对后,他说,全国各个城区,上海静安区排名第一位,上海黄浦区排名第二位,而北京市各城区排名都在上海八个城区的后面。

听到这里,我感觉,在茅睿明的理念里,北京远不如上海是一个适于生活的地区。在他看来,北京的城市规划是有问题的。而且他还说,过去解决城市病,思路就是减少拥挤,或者减少交通拥堵。这个思路是不是对头,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

上海静安区人口密度虽然不少,但上班距离近,到商店等服务网点距离也近,到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游泳馆等距离也都不远。这些指标都远胜于北京,也远胜于全国其他城区。所以不能只把拥挤或者拥堵看成是城市病的主要症状。关键还要看除拥挤拥堵之外,其他的生活指标是不是更好。

我不由想起北京为什么会采用摊大饼的方式来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北京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关键是人均住房面积小得可怜。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中生活,人们憋屈得不行,心里都快炸了,所以亟须改善住房环境。北京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得多建住宅。但城区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空地了,唯有向郊区扩展才有机会。房子盖得远了,道路就得跟着远了。所以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就这么摊了开来。房子住得远了,道路走得远了,自然离上班的单位就远了,路上用的时间就多了。过去有句老话:丑妻、近地、家中宝。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比较近也是家中一宝。但现在为了住房的改善,不得不舍弃这一家中宝,也是多少人的无奈。你想啊,为了居住条件的改善,家从二环里搬到五环外,单位肯定不能跟着你搬哪。你上班的距离不远才怪呢。可是那该怎么办?为了上班近一点,家里住着挤得跟蜂巢一样,这也受不了啊。所以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似乎真的无解了。

茅明睿的思路我觉得有利于新城区的开发与建设。在未来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倒是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人口居住密度适度较大,各种商业服务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也可以建设得相对集中,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也可以更为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居住舒适、上班近便、购物和享受公共服务也很便利。这样的日子谁不愿意过?

北京把行政机构向副中心转移,以及雄安新区的建设,也都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估计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不做这样的安排,北京的城市病大概就没有什么招数来根治了吧?用茅明睿的思路,现在对北京做那样的改造估计太困难了,成本会高得多,而无法承受。所以,退一步,做出建设城市副中心和建设雄安新区,总也算是一种安排吧?

对于北京来说,这样的安排固然也需要投入不小的成本,但不是承受不起。而且,北京原来的城市功能有所缓解,有所减少之后,北京自身的发展空间会增加一些,这也是有利的一面。当然,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倒是可以参与茅明睿的一些思路,至少可以在某一部分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城市规划和建设,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也太复杂了。某些指标与参数被代入某个系统模型,会得到一种结果,但这些指标与参数到底是不是完整,到底是不是准确,到底有没有别的遗漏,现在恐怕也没人能绝对地确定。所以试着步地来是不可缺少的。这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了。没办法。因为没人现在就能肯定,某人提出的模型就绝对管用。万一有点疏漏,就可能引发更多的未知的后果。做出一种尝试总是在趟一条路子。趟得通和趟不通都会得到一种结果,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82229.html

上一篇:殴打清洁工的教师
下一篇:科学家和娱乐明星
收藏 IP: 114.244.45.*|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