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

已有 2288 次阅读 2017-10-8 09:0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黑格尔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如果推而演之,那么经济学是不是也是一部经济学说史?这里不好简单地类比。黑格尔的哲学史,是他的绝对观念运动的历史。在他的哲学或者哲学史中,就是一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而在经济学当中,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不妨尝试分析一下。

或者更准确地说,任何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只是西方学者有意把政治二字给去掉了,但并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学的性质。虽然去掉了政治二字,而且在他们的经济学教科书里,有有意把政治内容隐藏起来,但如果细细追究起来,那政治的含义是处处存在的。只是因为篇幅关系,这个问题要放在以后讨论。

我们现在似乎还不太容易与出一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因为要讲社会主义,既不能离开苏联,也不能全讲苏联。中国的经济建设比起苏联来说,有更丰富也更复杂的一面。如果编写一部教科书,不太可能把两个国家的经济史简单地合并在一起来写。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如果这项工作比较艰难的话,那么不如从看上去不那么艰难的部分做起。

说看上去不那么艰难,不等于说这要做的工作就不够艰难。只是现在能够做的,虽然也很艰难,但不是不能做,不是不能开始进行这样的工作。这就是把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所经历的经济建设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先写一部新中国经济建设史。

做一项这样的工作,之所以说没有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么艰难,是因为这方面的史料毕竟还是比较丰富,也还是比较完整的。当然,有一大堆档案资料需要查找,这是这项工作最枯燥、最繁琐、也最麻烦的方面。但毕竟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历史。所围绕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要讲开端,或许应该从土地改革说起。没有土地改革,就解决不了中国的土地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的农业就没有可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如果中国农业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中国的工业化根本就无从谈起。没有中国的工业化,自然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这个逻辑链条上,还要写上一笔,即在土地改革之后,没有太久的时间,中国农村就出现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与高级合作社。这位国家后来的发展对农村土地的征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当然,征用不是无偿的,尽管开始给农民的补偿实在是太少了。但那也实在是一种无奈。没有农业和农民的巨大付出与牺牲,中国的工业化就无法起步。

中国的工业化在起步之初,全面学习苏联。苏联有成功的经验,也是存在的弊端。中国后来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开始尝试做一点改变。但真正的改变恐怕还是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业七十条,有了自己的鞍钢宪法。同时,在处理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上,在统筹与综合平衡上,我们有了对十大关系的认识与处理。

这种早期的探索,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在这个方面,似乎探讨得还不太充分。有人认为,在后来和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些早期的探索不太重视,因为后来我们更多地是接受西方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或者这里是不是存在更多的我们还不太了解的东西呢?这都需要进一步更多更详细的研究。

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政治的因素是占有相当比重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或者至少在中国,不存在所谓纯粹的经济学。在中国,任何经济改革措施,任何所谓经济改革的理论与观点,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批国有企业,无论是中央直属企业,还是地方国营企业,在企业改制方面,都遭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与路线的严重破坏。大批工人失业,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在改革开放中所引进的资本与市场因素,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因素。这样的因素过去只存在于资本主义。而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这样的因素参与进来,这样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应该说,在理论上,我们有过一点梳理,但远不够清晰与透彻。对这些因素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其积极作用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在发挥这样的作用的同时,究竟又存在着怎样的消极与负面的作用?面对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都不是能够简单给予回答的。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这样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是由什么样的因素所造成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认真研究,才有可能找到答案。中国的国有企业内部关系,以及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企业的关系,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得到彻底的理顺。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识的问题还有很多,更不用说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了,那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所以,在处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工作中,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当前的理论是不太够用的。过去,我们说,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是剩余价值所造成的生产社会化规模不断扩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属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的矛盾则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不断扩大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的矛盾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之后,这样的论述是不是还继续符合中国的实际?这是需要探讨的。当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扩大,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会始终存在。但是,这种矛盾是不是仍然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呢?落后与先进是相对的。是不是这样的落后就是永恒的落后?这样的论述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吧?那么将来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那么社会上的经济矛盾,或者说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又将如何表述呢?或者我们现在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呢?在今天的中国现实中,至少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与内外资本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个矛盾也是极其复杂的。它有对抗性的一面,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将来在资本逐步退出经济领域之后,那时的社会矛盾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有了那个时候的实践,我们才能真的发现其基本矛盾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79592.html

上一篇:双一流大学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琐碎
下一篇:说到淡定
收藏 IP: 114.244.47.*|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