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精选

已有 13476 次阅读 2013-4-19 10: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

一位科学网的网友(CHJK)最近给我留言说:“刘老师,,科学网还没有一个人讲自己文献管理,作为许科研以一生的菜鸟来说如何对文献整理、分类是很重要的。能否谈谈您自己的心得,也谈谈你儿子他是如何文献管理的,,”,我回复:“好!抽空我来写一篇,这个选题很重要”。 我儿子很多年前发来新加坡NTU一个博士研究生写的一篇文章:“SCI论文全攻略之选题与创新”(全文于去年210日在科学网转发过)中谈到关于科技文献的一段话:“,,继续去看文献, 去想;想不清楚就做还不如不做!,,要想这样做, 就得先看文献! 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同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阅读文献及思考的过程, 这些搞清楚了, 写(论文)就简单了”。

众所周知,文献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无容置疑。因为,世界上天才总是极其少数,他们属于能够独立自主提出一些影响深远和惊世骇俗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成果。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凡人”,我们都是科学技术研究某一方向发展的传承人,是科研长跑接力赛中“平凡一棒”。作为科研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深知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能够“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就很心满意足了。文献解读通俗地说就是了解同行们研究状况,使自己的研究置于同行研究基础之上。我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讨论我们研究方向同行文献是主要内容之一。我考察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文献的阅读理解状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同行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这个层次主要属于专业研究过程最基本内容,当然,对于英文文献还要过一个语言文字关。第二层次是能够对同行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判断成果出彩之处在哪里?第三层次是通过海量文献调研,搞清楚你研究方向或领域中同行水平的基础上,准确找出国际上代表性人物(牛人)及其他们的代表性成果(牛成果),研究方向进展及存在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等,这是你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一般而言,作为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在文献研读能力与水平上应该达到第三层次。尽管文献研读水平与博士论文水平之间不一定完全正相关,但对于大多数人,两者之间应该具有某种程度正面关联。所以,我说一个年轻人具有好的“文献理念”是判断他是否适合做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标志。为了突出这个理念的重要性,我们叫出“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口号。

科技文献管理与利用是一个大的话题,我不一定谈的好,只能说点体会而已。在我的经历中,对待科技文献的态度或者做法主要是两个:“先有数量(泛读),后有质量(精读)”与正确处理“综述类文献与专门性文献”关系。对于前者,强调阅读文献首先要有数量,因为没有数量就不可能有质量。一个科研人员总是渴望尽快检索到高质量文献,但是这些高质量文献是隐藏在海量文献数据库中。如果采用“投机取巧”,或者碰运气,只能偶尔看到一些重要或高质量文献。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在一篇博文中曾经提到这样一种观点:一个聪明人看10篇文献掌握的信息也许可以超过一个不太聪明人20篇,甚至更多一点文献,但是不可能超过一个“凡人”阅读100篇,200篇,甚至更多文献所获得的信息量。一个人再聪明,也就是悟性(或理解力)高一点而已,但也有限。因为,他阅读的几十篇文献所含有的信息量不可能囊括数百篇文献的信息量。阅读文献数量越多,遇到高质量文献的几率也越大。当然,这儿指的属于最普通的文献阅读分析与管理方式。当一个研究人员到了一定层次时,文献选择和阅读方式也会呈现多样化。

作为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在“文献管理”中建立自己研究方向的“文献数据库”很重要。我自己做的很不够,主要涉及两类:一类为“文献沿革数据库”。“沿革”是一个“历史档案”用词,是指记录一个单位或企业,或技术发展的历史,以文献发表时间为序的档案。“文献沿革”包括:经典文献与发展过程文献。在搜素你研究方向“文献沿革”过程中,你将会全面了解这个研究方向发展历程,是你成为一个科研牛人的基础。我们现在听一些牛人侃侃而谈他的科学研究成果时,往往会为他对这个研究方向深入透彻的了解而震撼。这实际上就是那些牛人成功的必然经历和结果。当然,光建立自己的“文献沿革数据库”是远远不够。因为,“文献沿革数据库”文档材料主要体现一个研究方向发展历程而已。例如我曾经有一份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藏高原”课题组编辑的“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科“文献题录”资料,内容包括地质(又包括岩石、矿物、构造地质等)、地球物理(涉及重磁电震和岩石物理等)、地球化学(全岩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地球科学的二级学科的文献题录(每篇文献主要包括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出版社)、卷期号、页码与年代等)。

在“文献沿革数据库”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个更为重要的“重点文献数据库”。建立“重点文献数据库”对于一个刚刚涉足一个研究方向的年轻人比较困难,因为,要准确鉴别一篇文献的重要性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科研积累。就像上面关于“文献理解三层次”,如果处在第一层次就只能属于“文献沿革”,要到第二、三层次才能比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的重要性,从而建立“重点文献数据库”。所以,建立“文献沿革数据库”和“重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实际上伴随一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两个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是对某一个研究方向或领域追踪过程,它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它伴随对同行研究成果及时和连续追踪分析。我们有的人下大力气做出的研究成果,由于跟踪同行成果不认真、不及时、不彻底,当你准备将成果提交之前再次检索文献时,发现你的所谓“创新成果”只是重复别人成果而已,你该多懊悔。我看到每年申请的国家基金书“立项依据”的文献中如果有当年同行发表论文,就会增加我评审该份申请书的影响分。

现在电子文献为我们进行科技文献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回想30多年前,我们阅读纸质文献,文献管理只能使用卡片,至今我还保留了一盒子文献卡片留作纪念。当年每周去图书馆的期刊库查阅文献时,由于杂志比较多(为了扩大知识面,查阅杂志涉及相关学科比较多,如果仅仅为了一个专业窄方向的杂志可能很少),为了准确,还要用一个本子记录下,避免下次重复查询。现在面对海量文献数据库,包括杂志、会议及专著、学位论文、专利及还有一些视频光盘类等,需要认真建立一些内容丰富、使用便利的文献数据库。以前我们只能记录文献的题录,现在我们可以同时建立“全文文献数据库”。对于一些非常专门的文献数据库管理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一些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就比较复杂。只要我们将建立“文献管理数据库”当成自己科学研究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就一定会在文献的研读过程中建立自己专用的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为你科学研究提供正能量。

仅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81751.html

上一篇:师生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
下一篇:也谈天然地震
收藏 IP: 111.174.236.*| 热度|

40 刘桂锋 郭向云 余愿 刘蓉晖 赵美娣 刘淼 汪培 陈其林 武夷山 李璐 李明娟 黄育和 苏光松 刘敏 王启云 王善勇 李宇斌 叶春浓 孙峙 张志强 宁利中 张彦虎 李土荣 李威龙 段庆伟 罗春元 黄俊 杨文卿 傅蕴德 张云扬 柳海涛 马小池 占昌朝 李杰 郑学军 biofans minnongda hmaoi blackrain007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