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参加地空学院老教师聚会有感 精选

已有 4220 次阅读 2023-5-8 07: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参加地空学院老教师聚会有感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按照学校“驻京老同志返校参观”活动安排,4月10日下午应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空学院)党政领导邀请,驻京老同志罗延钟教授,詹正彬教授,钱绍湖教授和原系(现在的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学敏同志回到退休前工作单位地空学院参观游览,会见新老同事和朋友。同时学院也盛情邀请所有退休居住武汉老同志参加。罗老师此前已经在武汉学校住了一段时间,其他三位老同志这次是应学校邀请参加“驻京老同志返校参观团”专程回武汉学校观光游览,让为学校南迁武汉办学付出毕生精力和心血的老同志亲身感受学校发展变化,共享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刘庆生,盛赞学校组织的一次温馨活动,2023年4月12日科学网和学校新闻网》。

地空学院前身的应用地球物理系(地球物理勘探系)属于学校1952年建校时三个系之一的地球物理探矿系,其它两个系分别为矿产地质与勘探系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励精图治五十秋——中国地质大学简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年》。地球物理探矿系创始师资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流学者,为创办高水平的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人才的“摇篮”提供了高起点的师资力量。这些创始教师中有6人先后于1955(顾功叙),1957(傅承儀)和1980年(翁文波、秦馨菱、曾融生、刘光鼎)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建系(院)七十年来,在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刘庆生,回顾我校地球物理学科师资传承的辉煌历史,李院(指李四光学院)拾年,P.75-81,2023年4月》。

退休居住武汉的老同志除了几个身体欠佳没有参加,其余老同志都应邀参加了这次“三年疫情后”机会难得的聚会。参加这次聚会的退休人员共有20人,其中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5人,40年代的7人,50年代6人,60年代2人。地空学院主要领导出席并主持座谈会。座谈会上学院领导介绍了近几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与人才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学院教师队伍中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荣誉称号的人数位于学校各学院先进行列。此外,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喜人,在新一轮全国双一流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院领导也分析了学院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希望老教师们继续关注学院发展,共同展望学院明天美好愿景。

老教师们深情回忆了当年学院南迁武汉办学的艰难经历与温馨往事,感谢学院历届领导和在职教师以及校友对退休人员的关怀。学院多年前校友们为了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捐款设立了困难退休教师帮扶基金以及给每位退休教师每年的春节慰问金,充分体现了长期以来地空学院拥有浓厚的尊师传统,激励我们退休人员始终“以地空人为荣”,“以地大为荣”。

我在座谈会上深情回忆了1976年春节前夕,我出差回来正值大年三十,可是我只买到大年初一回家车票,当时住在湖北进修学院全系只乘我一个单身职工,我正为年夜饭发愁时,詹正彬老师和王家映老师热情邀请我去他们家吃年饭,温馨场景恍如昨日涌现眼前。1976年下半年,我从湖北进修学院搬到刚落成的学校南望山校区东区眷8栋。因为,我有幸分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套房,羡煞了隔壁的华中工学院老师。因为当年像我们这样助教资历教师能分到套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它大学很多青年教师只能分到俗称筒子楼中的一间房子,大家共用厕所和盥洗室,每到用餐时间,家家主妇都在走廊上演奏“锅碗瓢盆协奏曲”。我们搬家时,学校职工食堂尚未建好,中午吃饭成了问题。这时先期搬家同住8栋的系党总支贾玲希书记、熊维纲老师热情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吃午饭,住在他家对面的吴广耀老师、周国芬老师也端来他们家的特色菜肴过来一起享用。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当年地球物理勘探系(物探系)同事之间,无论是领导,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亲密无间的和谐相处关系,这种关系让人倍感温暖。

我认为,任何一个机构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优良的人文素养与大爱文化,她对于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记得1978年学校要求物探系派一位老师去湖北钟祥学校知青点工作,这些知青都是学校职工的子弟。当时我是系里青年教师中唯一没有小孩的老师,为此,贾玲希书记找到我,希望我承担这个“差事”。尽管我内心并不情愿,因为当时我正利用给学生助课机会刻苦学习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知识,如果我要去知青点工作还不知道多长时间,必然影响我的学业进步。然而,出于对系里工作的支持我接下了这门差事。当然,在我结束知青点工作后,我以“知青点工作影响专业学习”为由向系主任谭承泽先生提出脱产一年学习的请求获得批准。也许“因此事而得福”,一年脱产学习大大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我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诚然,我在地球物理系及地空学院长达数十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中,难免会遭遇一些来自各方的不爽事情,然而出于我对地空学院的深厚感情,这些不爽事情并没有影响我与领导及同事之间友好相待。数十年来,即使是退休后,我与学院新老同事之间始终和谐相处,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我对学院一些在我学术成长过程中影响深远的前辈师长和同事始终抱有感恩之心。为此,我婉拒了学校地球科学院某些著名教授和学院领导邀请我调过去加盟他们团队的建议。我首先感谢他们的信任,同时我向他们解释,科学研究尚可以国际合作,何况在一个学校内学者之间的合作,不一定需要调到你们那儿。事实也是如此,我与地球科学院多位教授合作科学研究持续数十年,有的合作直至我退休后多年,我们合作论文成果中我的单位始终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或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为此,我一直坚守在地空学院这个教学科研阵地快乐地学习工作至退休。我也为学院地球物理学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编辑的画册《时间都去哪儿了?刘庆生大学工作生活影像集,2020年》中展示的大量图片再现了我在地空学院数十年来与同事及学生共同成长的芳华经历。

衷心祝愿我的母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越办越好,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中国地质大学早日建成“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贡献地空智慧和力量。

2023年5月8日提交

退休老同志与学院领导及同事聚会后合影

学院送给老同志的温馨祝福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387184.html

上一篇:写作——良好的退休生活方式
下一篇:再聊大学本科教育话题
收藏 IP: 59.173.202.*| 热度|

8 王飞 郑永军 徐义贤 武夷山 张学文 李振乾 郑强 夏向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