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师生相聚,品味快乐人生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近日儿子出差南京提议全家同行,我欣然同意。一方面我们老两口可以协助他们照看一下孙女(只有1岁多),为儿子儿媳分担一点“劳累”;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会见一些在南京工作的学生,师生一起回味他(她)们的大学和大学后生活。尽管,这些学生中有的在校时并没有“深交”,然而他(她)们每次对母校老师的来访总是热烈欢迎,盛情款待。参加聚会学生有的也有10多年没有见面,这些学生均已年过半百,年龄最大的已经退休4年,顿觉日子过得真快,时间哪儿去了?
学生们热情接待我这个年逾古稀老师及全家。一个在南京理工大学任教近20年的ZEH博士去年刚在学校参加大学本科毕业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我作为教师代表在他们聚会上发言。他和我格外亲近,当年我带领五个同学“跋山涉水”完成他们大学阶段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生产实习任务。我们用时一个多月完成一条从湖北红安至宜都直线距离长达341公里的地球物理测量剖面。我负责这条剖面的地磁测量,罗孝宽老师负责重力测量,ZEH博士是我们地磁组的五个学生之一。这条地球物理测量剖面是一个"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级专题的要组成部分。至今记得有一天我们步行了近90华里,ZEH的体力似乎有点不支,哀求我说:刘老师,休息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我无奈狠心地对他说,EH,不行啊,如果休息就不能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住地,会有危险。那时候条件差,每天科研补助少,真是苦了这五个学生。这些艰苦经历加深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所以,去年他们1988届学生毕业30年聚会时我发言说:非常高兴和同学们相聚,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大学期间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芳华经历”是一件快乐事情,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次南京之行,有劳ZEH博士精心安排,并专程陪同我们参观南京东部的几个重要旅游点及召集其他学生由他做东共进晚餐。
在南京工作的学生中年龄相对较大的YGF和我关系很是特别,我们之间亦师亦友,关系密切。弹指一挥间,故地38年前,1981年我带领他们1982届五位同学在南京麒麟门的马群(位于紫金山天文台东侧脚下)一个物探队生产实习。如今,物是人非,故地难寻,YGF说南京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找不到当年实习的那个地方了。YGF用淮阳特色菜肴热情招待我们全家。他虽然年纪60开外,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家庭幸福,退休生活过得很充实。日记中记载了1986年3月13日下午我在南京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三古(古气候,古生态,古地理)学术讨论会”期间抽空看望他,那是他大学毕业四年后我们的首次见面。此后,多次相聚,奠定了我们之间师生加朋友关系。
这次饭桌上,YGF给我补充了我的文章“四个老学生的故事”的一些有趣素材。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他们那一届四个从事大跨度学科交叉工作学生的故事。我通过刚加微信的四位主人公之一,现在美国苹果公司从事互联网软件工作(俗称码工)的WMZ博士进一步确认了这些素材的真实性。WMZ说,大学期间他热爱数学,LWH热爱物理(后来成了计算机专家),YSL热爱文学(后来成了诗人),他们三位都在一个班,XZH在二班。大学一、二年级时WMZ看到一本苏联人斯米尔洛夫撰写的数学书,但是什么也没看懂。大三时LWH给他一些好像是剑桥大学的英语试题,WMZ说一道题也没有做对。YGF又补充了一位先在美国波音公司后到英特尔从事人机交互研究设计工作同学XW博士。XW博士也是他们一届的一位传奇学生。他本科毕业后曾经留校工作(辅导员)多年后考取杭州大学研究生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完成心理学博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国内外高校和知名企业的航空与计算/智能计算领域从事“工程心理学/人因学研究、设计与标准开发”,真可谓“高大上”的职业。然而,我认为,XW如今的大跨度学科交叉工作依然得益于大学期间地球物理专业同学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当然,我始终认为,所有在大跨度领域工作并取得辉煌成就学生(其实应该包括所有学生)主要是他(她)们自己长期努力,勤奋刻苦,善于抓住机会的结果,我们这些老师可不能“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在中石化南京石油物探研究院及相关单位工作的学生相聚时,有一位1985届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ZW。1984年我带领他们班五位学生在江西上饶地区生产实习,一晃过去35年了。ZW清楚记得当年在实习之余参观上饶集中营的情景。ZW是当年我指导的几个毕业设计学生之一。那天她随车来接我时告诉我她已经退休了。我掐指一算,她们毕业34年,企业单位女职工55岁退休,一般都该到退休年龄了,真可谓“铁打的江山,流水的职工”。在这几个学生中ZDF和HAY夫妇两幸福地升级当上了外公外婆,居然和我享受同等级别。其实他们大多数都年过半百,升级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众所周知,我国的师生关系属于社会公众关注的永恒话题。她让我想到当下一些教育单位中不太和谐的师生关系现状,有的还酿成了不幸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我一贯认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创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的心理、精力和感情的付出。我在与青年教师聊天时常说:我们一定要善待所有学生,尤其是那些在校期间看似“不听话”,“不安分”的学生。这类学生身上往往潜在某种程度的“另类思维”,这是他们日后工作中创造力迸发的基础。也许若干年后,有些“不听话”的学生创造的社会价值既让我们感到骄傲,却也让某些曾经歧视过他们的老师汗颜。
感谢这次出席南京聚会的学生,祝他(她)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2019年9月22日晚上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