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互动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互动

博文

论文致谢征集 | 段超洺:感谢“大道无形我有型”

已有 1186 次阅读 2024-7-26 16:4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 段超洺 2020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学位

致  谢

2023年3月,我的论文终于写到了最后的部分。一路走来,我想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真诚感谢,不禁陷入了回忆的深海。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本科的日子,2016年6月,我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转眼至今,竟已七年了。那时的我完全想象不到七年后,我会在北京初春的深夜里,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逸夫楼里孤独地阅读文献,撰写硕士论文。

2016年,我仍然处于人生的迷茫之中,匆匆走过大学四年,却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做什么。我曾经以为,人生追求的东西,无外乎就是经历的故事比别人更精彩、获得的成绩比别人优秀、拥有比别人有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工作。怀着那样的价值观,我第一次考研报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安全工程专业,但最终却遭遇了失败。2017年的春天,得到调剂好运气的我收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抛出的橄榄枝,我因此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了农科院质量标准研究所的复试,并且成功地第一次考上了研究生。我记得当时的北京阳光和煦,空气干燥,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对面的酒店见了高中时候的老同学,去了清华大学的校园,游览了北大,爬上了居庸关长城。而那一年的好运也并没有就此结束,我在拿到了研究生的录取机会后,又很快获得了一份央企外派到吉隆坡担任安全工程师的工作机会,工作的待遇在当时很好。于是,似乎人生唯一的苦恼,来自于选择太多。

那时候的世界还没有疫情,时光是如此的美好。我得到了令人羡慕的好运气,有着真诚爱我的女朋友(虽然得改叫前任了)。可是,那时候的我却并没有真正理解人生给予我的课题。我就像一个意外得到了好运的小孩,并不知道如何去安排好命运给我的馈赠。

其实,人生中拥有太多的选择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尤其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的时候,选择其实只会带来无尽的苦恼。所以在人生关键的选择面前我彻底迷茫了,我不知道是应该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留在北京读研深造,还是选择放弃身边的一切去海外工作。因为两个选择看起来都很好,安心读研深造,然后按部就班读博,过上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不再是问题。而选择海外工作,既有难得一遇的大平台和机会,又能够增长国际化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赚一笔钱,甚至拿一个海外的硕士文凭……

也许是骨子里的不安分,也许是对于世界的好奇,也许是希望能够体验更丰富、更有意思的人生。我用《安全系统工程》这门课里学到的事件树推演自己的未来,并由此制定了一个自以为比较完美的方案——我选择去海外工作三到五年左右,那样三年下来,可以存下一大笔钱,然后我再顺便读一个海外的硕士,这样自己就能同时获得财富和学历,还能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开拓国际化视野。那时候的我,总觉得拥有更多才是好、十全十美才是好。因此,这个计划的确看起来很完美。但是,我后来才知道,命运并不是如同剧本一样可以随意计划掌控。

在我远离家人、朋友后,我踏上了前往吉隆坡的旅程。新世界的一切新奇陌生又让人兴奋。踏足异国他乡的我变成了一张白纸,开始了另一种人生。我学习新的知识、使用新的语言、适应新的文化、开始接触国际化的安全应急管理事务。通过这份海外工作,我有机会参加了国际重点的工程项目,近距离体验了英国高标准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理论和流程;我也遇到了新的朋友、经历了职场起伏、甚至感受到了生离与死别。安全应急管理的工作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也让我意识到过去那些看似精妙的打算在宇宙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尤其是与我一同前往海外工作的一位985大学的同事在入职海外后不久的意外离世,让我突然顿悟到一些道理: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制定的计划,无论多么的完美,其实都受到“无常”的威胁,如果没有安全保障,那么这些计划都是幻象。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促使我开始用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工具来管理自己的人生,以求找到一条没有漏洞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又想到:对于意外去世那位朋友而言,“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否会觉得人生充满遗憾呢?于是,我又惊讶地意识到,我还必须找到一种活法,一种让自己即便每分每秒都生活在死亡威胁中都不会觉得人生还留有什么遗憾的活法。这看起来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个问题似乎非常难找到答案,我确信很多人甚至用了一生的时间,都还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更不用说找到答案了。

但幸运的是,因为很多人对我的帮助和关爱,我的内心似乎真的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初,我试图找到一种在面临不确定的选择时还能够精准预见未来并获得最优决策的方法——我在看公司发展历史时得知,公司创始人曾在周围人都不看好这个海外项目的时候,选择坚守在海外的工作组,即便很多同事选择了离职或放弃,他依然坚持,于是等到多年以后,他坚守的工作组变成了央企在海外的区域总部,他也获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当时我猜想,这位高管一定是具有某种前瞻性,预见到了未来“一带一路”的战略和自己公司的成功前景才会选择坚守。于是我就跑去请教这位高管,希望能够验证我的猜想,从这位高管身上获得那个成功的“秘密”。

结果他给我的回答让我震惊,因为他的答案中,他的选择没有任何的理论技巧,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内幕信息。他说这么多年,他遇到了无数决策,如果非要有技巧,那么决策依据就是道义,哪个符合他心中的道义,他就选择哪个。那一刻我并不是很理解,甚至一度以为他不过是在说一些官话套话。毕竟“舍生取义”的说法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早被背得滚瓜烂熟了。

但不久以后的一次奇遇,让我开始相信他说的其实是真的。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面对人生决策的时候,根本不是提前预见了未来。他们不是因为看见所以选择,而是因为相信,所以才会看见。

我记得在吉隆坡还有一次酒会的时候,我单独找到当时马来公司的汪总,问他关于人生成功的问题。他很年轻,三十岁的时候就拿下了数十亿的国际项目,当初在武大参加校招,也是他面试的我,他对我的印象似乎也很深。我借着酒会私下交流的机会问他:“汪总,我之前在清华大学的一本教材上看到过您曾经的谈判案例的介绍,我很好奇,为什么在大家都不看好未来的时候,你会选择留在马来西亚?您是怎么知道留下来就会成功呢?”。

他听了我的提问,低头想了一会,然后语气真诚地缓缓回答我:“其实,你所说的成功,在我这里的理解可能并不一样,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成功。如果非要说当时为什么会留下来,我也不知道。只是留下来以后,到现在只觉得身上肩负着很多责任,更多是一种责任感让我一直留在这里,因为还有这么多的员工要养活、有这么多的项目需要推进。”

他的话,让我慢慢醒悟,原来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把人生的成功定义得很狭隘,人们往往认为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有名望才是成功。但人生真正的成功,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心想事成”,但每个人心里想要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好像老虎可能觉得拥有整个屠宰场是成功,但让一只羊拥有整个屠宰场,却是羊的噩梦。对于羊来说,拥有整个草原的青草是成功,而对于老虎来说,青草毫无意义。所以成功的标准,其实是由自己定义的,和别人都没有关系。定义自己的成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每个人真正的人生课题。只有实现自己内心真正想实现的事,才是真正成功——在那一刻,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孔子那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那一刻我才发现,我自己曾经的决策的方式并不正确。因为根据我悟到的东西可知,一个好的决策,不仅仅是决策的计划很完美,更重要的是要看决策的初心和方式。只有正确的初心和正确的决策方式,才能导向心想事成的方向。如果只是在按照别人的标准来判断好坏,而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那么无论怎么选,都会出现内心的矛盾。也正是在那个阶段,我反复思考集团老领导和我说的话,思考他引经据典的书籍,并且认真下功夫钻研,还进行了拓展阅读,我读完了金观涛先生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读了《金刚经》、读了《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了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我又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完了《为什么是毛泽东》、《重读毛泽东》,我还读了很多很多人物传记……大量的阅读让我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尤其是在吉隆坡阅读《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那一晚,我顿悟出了改变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新东西——即只要人有目标,那么按照控制论的反馈调节方法,几乎就不可能实现不了目标。而人们之所以大多数时候无法心想事成,主要有两个问题。其一,他们内心没有坚定不变的目标方向,因此他们的生命中总在更换目标,因此无法形成负反馈调节的机制去逼近目标。其二,他们不具备短时间快速迭代的能力。因为要实现对目标的逼近,需要不断对比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进行调整,调整的时间越短,优化的速度越快,那么实现目标的时间就越短。

这个发现让我无比震撼,好像浑身触电一般,后背的脊椎中刹那间好像有一股气向上奔涌,随即就是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然后心跳加快,兴奋与激动无以复加,那真是一种从未有过、难以描述的神奇体验。我终于明白,即便我高考时候成绩出众、即便我念过名校、即便我考上过研究生,可我过去对世界的理解还是太肤浅了,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我在过去的高考以及很多事情中,其实内心都没有树立这样一种坚定的、如信仰一般的目标。也正是这一次经历,让我顿悟到:我的人生也必须要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需要树立一个一生都坚守的信仰,并且不断向它靠近,这样才能够“心想事成”。至此,我完全明白了老领导人生决策时候所遵循的准则。

我发现,不论是人还是别的事物,其社会价值总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由时代中人民大众的需求所决定的。只有始终瞄准人民大众的需求,才能找到个人真正的价值。段永平当年的小霸王和步步高能够在商战中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消费者导向”,其实也就是抓住了价值的来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开始用这套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指导我的实践和决策,并开始反思自己所学、所从事的安全管理事业——随着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入传统行业后,是否会引发安全管理领域的变革呢?随着中国的发展,长期落后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和日益上升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矛盾是否会需要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经验来解决呢?我要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管理要求接轨呢?我留在海外央企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呢?

当这些这个问题出现以后,我心里冒出一个声音——我还是应该回到大学,去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以迎接未来安全管理的变革方向。我也应该把学到的海外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理念带回国,让更多人了解。

彼时安全管理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相比做一个海外安全工程师,回国显然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于是我辞职回国,顺利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幸运地成为了谭章禄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谭老师是智慧矿山领域知名的研究学者,他长期研究信息化技术在矿山领域的应用,并且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技术背景,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科学、先进的智慧矿山理论。不仅如此,谭老师还身体力行,积极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为矿山行业的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在我三年的求学生涯中,谭老师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大量的学习资源,让我系统掌握了智慧矿山理论,并且安排我参与了大量的项目实践工作。我先后参与了中国电子标准研究院主导的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项目、大型国企智能化建设顶层设计项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数据治理的基本思想,形成了一套智能化时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师门的王美君师兄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王博士在我心中是世间罕见的青年俊才,他不仅品德高尚,极富有责任心,而且能力非常出众。读研期间我与他相见恨晚,对行业的未来进行了很多次酣畅淋漓地交流。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让我能够专心学习,快速提升。读研期间的疫情对我而言似乎也不是完全糟糕的坏事,疫情带来的三年封闭式学习,对我而言也像是天赐的好机会,让我可以安静闭关读书学习。这三年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从专业书籍到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等,这些前人的智慧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并且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新的好运气,大概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境随心转吧。

光阴似箭,三年如梦,在谭老师的带领下,在师门王美君师兄的指导下,在其他师门同学的帮助下,我现在终于完成了这篇硕士论文。在此,我想要特别感谢他们,感谢谭老师的严格要求,感谢王美君师兄的耐心指导,也感谢其他师门同学、以及在学校期间认识的校友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当然,我还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尤其感谢那些用心爱过我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曾经的支持和陪伴,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年初,我意外看到了段永平先生的访谈资料,从此把他视为我的人生导师。得知他以“大道无形我有型”的ID活跃于雪球,我便立刻注册了雪球账号,追随“大道”。在2022年的春节,我读完了他的几乎所有文字资料、看完了网上可以找到的全部视频访谈。他的“本分、平常心”的价值观、他的“敢为天下后”的人生哲学、他与我完全相似的人生轨迹还有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印证了我此前对于人生的猜想,也让我有了更加坚定的勇气。无数夜晚,我孤独地走在学院路的林荫道上,听着网友收集的段永平文集的音频资料,我的思绪飞到了80年代,似乎又重新活了一遍。北京的冬天里,寒风似乎不再刺骨,心中莫名升起了一种激荡的热气,温热的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那一刻,我发现我竟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在此,我也想对段永平先生致以由衷的谢意,感谢“大道无形我有型”。

说起悟道,经历了这些年的辗转,我再回看往事,人生的奇遇,也似乎随着我心境的改变而开始。

记得2020年辞职回国后我再次备考研究生,在知乎以“不识当年段将军”的ID撰文分享安全管理的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家安全应急科技领域的董事长也在知乎上分享了对行业的认识。我发现他所做的事业,也正是我想学习和做的事。于是我就在网上私信他,并前往他的公司实习,研究生三年期间,我们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交流安全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直到近期,我拿到了央企集团的offer、地方大型国企投资管理岗位的offer、又拿到了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安全工程师的offer。我好像又回到了2017年的那个春天。

但这次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似乎少了很多的迷茫和犹豫。

我最终放弃了旁人眼中安逸、稳定、舒适的体制内高薪工作,放弃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央企总部的offer,选择加入了他的创业公司。做这个选择前,我咨询了很多人,想观察一下是否有一些维度的问题我还未考虑到,并用AI建了模进行分析,尽管AI分析的结果是建议我前往中科大工作,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在疫情结束后这个悲观情绪弥漫的时代,前往他这家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成为他的创业合伙人。这也恰好可以与我辞职回国的初心契合——推动中国安全应急事业的发展。

当然,我也分析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在我看来,产业升级是中国必须迈上的台阶,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条路很难,但也必须有人走下去。也许有人认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技术壁垒。但我始终认为,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其实不在技术,而在管理理念。我们洞见历史,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过是一种幻想,唯有变革管理理念,推动人本管理,创新才能生根,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落地。我曾在海外工作,熟知中西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我确信,要改变未来中国,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最好的策略就是以正确的安全文化为指导,以数字化转型作为切入点。——人是一切改革的根本,纵观世界历史,唯有对劳动者权益的不断追求与提升,才有真正的创新产生。

而随着中国的改革不断推进,我相信对于有能力的人,积极投身产业升级,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方向持续发力,解决我们时代面临的难题,注定将收获不一样的价值。我希望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这个人人都在恐惧的时代,做一些让自己轻松又开心的事。

虽然我也仅仅还是一个穷学生,没有房子和车子。但是每当我想起吉隆坡的历历往事,想起我读过的《跌荡一百年》中的历史故事,我总会有一种无比的幸运感,我是何其有幸,生于这样一个时代,拥有着前人难以奢望的条件、平台,我们不再需要像前人一样担心温饱和健康问题,那么面对未来,又还有什么恐惧的呢?

这篇致谢因各种琐事打断,断断续续写了很久,至今也算告一段落。弹指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也曲终人散。这三年,于世界而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开端。于中国,是国运转折的险关。这三年,我失去了很多,但幸运的是,也收获了很多。我虽然是孤独地走入这个时代,但那些我阅读过的书中的人们,却始终陪在我身旁,在我遭遇到挫折、失败、困难时,指点我人生的方向。他们的出现,让我不再焦虑恐惧,也让我开始无比感激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所存在的伟大的爱。

那么,就用一首诗结束我的这些冗长的文字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最后,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作者简介

段超洺,男(1993.4-),2012年至2016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获得安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经济学学士双学位;2017年担任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公司安全工程师,2020年9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硕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安全管理、智慧矿山、数字化转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106-1443911.html

上一篇:论文致谢征集 | 刘金明:得失之择,均以心度之
下一篇:论文致谢征集 | 朱伯阳: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
收藏 IP: 61.135.229.*|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