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互动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互动

博文

论文致谢征集 | 齐云龙:20年两硕士 ,从三流本科到中国科学院

已有 213 次阅读 2024-7-26 15:5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 齐云龙,202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后,齐云龙在20年间两度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18 年至 2023 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修班学习, 2024 年1月完成硕士学位培养计划,获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他说:二十年,两段硕士研究生学习路,步步风尘,步步艰辛。

齐云龙 :二十年两硕士  从三流本科到中国科学院

——第二次硕士毕业论文致谢

致谢这一章或许是我更喜欢,相比其他内容更轻松,却又让我觉得很沉重的篇章。和第一次的毕业论文致谢最后才动笔不同,这一次从知道已经经历重重考验、可以着手毕业论文之际,就开始随时在最后的致谢一章码字——因为有万千感慨,时不时就会涌上心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首前路,本科毕业论文已经是二十年前,第一个硕士学位论文恰是十年前……二十年,两段硕士研究生学习路,步步风尘,步步艰辛。

 从2018年4月入学心理所到现在,五年半时间过去了,这期间发生了太多事情,物是人非,天壤之别……从新冠疫情再到元宇宙再到ChatGPT(这些曾是我斟酌的课题)……

这期间最疼爱我的母亲永远地离我而去,这期间历经无数波折……多少深夜中痛苦迷茫,辗转反侧……我知道,是父母无私的爱和支持让我一直努力负重前行。

回首来路,在读期间,重新静下心来读厚厚的教材,晚饭时也在听专深的讲座。无数个深夜,看文献、改论文、查期刊、改参考文献格式、投稿、查邮件、刷查稿系统、接受拒稿的现实、再投稿……经历过“山穷水尽疑无路”,也经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今“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入学两年后我努力完成全部理论课学习,成绩优异(平均分90分以上,总计26门课程中,12门在95分以上,其中五门课获得满分100分)。之后面对国考,曾经因为母亲病重、心乱如麻而没能全力投入考试而以2分之差失之交臂,也因前车之鉴、痛定思痛、在遗憾和悲痛中二上战场并以两门课均为86分而获得申硕论文阶段的入场券!

最后两年间也撰写了三篇英文论文(一篇发表在 EI 会议,一篇在投,一篇修改之中)发表(接收)了五篇中文论文,作了两次学术报告……虽然文章本身学术水准和技术含量平平,但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经历了无数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也得了新的提升。而最后的学位论文,两个月,五万余字,修改了五十余稿,最终在答辩中得到优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AI)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剧变,我们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变革者。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一个站在答辩现场的人都曾经经历过黑夜中孤独的时光,但万万千千的我们在拼搏的路上同行,我们并不是真的孤独。

 然而,人类的悲观有时候也并不相同,即使最终获得相同的学位,人们禀赋各异,需要付出的努力的艰辛也不尽相同,与我而言,这一次好像是一场炼狱。追求完美的天性,让我一遍又一遍审视每一个细节,也让我殚精竭虑、内心一次又一次倍感煎熬。

在准备继续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导师曾经提醒过我:你已经有硕士学位了,这次想再拿一个学位,可能你能得到的远远抵不过你的付出——而如今,我对这句话的体会更加深刻。

付出过的那些自我感觉巨大甚至惨痛的代价,取得的那些引以为傲的成绩,在现实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每每想起《送东阳马生序》总会感慨不已,如今相比年少时的严寒酷暑,环境已经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然而,与此同时,学历缩水、学习已经成为终身的使命。身处北京,十几年浸于中国科学院和北大的象牙塔中,周围人才济济,才华橫溢、“烨然若神人”者众,而我无非平庸之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么多人都在努力地活着,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二十年来也一直在问自己到底生活中要追求什么……而现在再问自己,那些心理学词汇时常浮上脑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自我实现、补偿原理……

内心缺乏什么,便一直追求什么…… “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补偿原理,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一直对学习和上进如此执著。追求被承认、追求被父母的认可、追求对未来拼搏的激励,而付出的那些巨大甚至惨痛的代价,在获得面前似乎变得无足挂齿。

而今,其他同学或许还在冲刺的兴奋与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我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时光依旧日复一日,花开花谢年复一年。

申硕成功之后,或许将来生活也不会有多么不同,但经过此番磨练,自觉身体和心灵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学位证明,期间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都换成各种知识营养,滋润着我的身心。虽过不惑之年却仍然时时面对生活和学习、事业中的困惑,已近“知天命”之年,却仍对前途命运仍是未知……中年已过,当我面对现实里随时可能失意的窘迫时,也通过一段又一段的学习和努力与命运相搏,而这一段的结果也成为时时激励自己面对未来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弗里茨•海德说,人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所以大众或可凭借经验、常识,在生活中不自知的使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处理问题。这段学习旅程到现在,也或许只是看到了一个里程碑,但远非终点。我想,专业的学习将会一直伴随我未来的人生。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这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训,更是其精神的精髓。这八个字镌刻在几个校区的显要位置,印在录取通知书封面上,印在学位证的底纹上,也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尽管我时常感到自己与这所学府的崇高声誉和这八字箴言之间差距甚远,但这八个字也成为我不断前行的指引。我愿意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识、志向坚定、探索真理、品德高尚的人。

至于感谢,我会想到许多人。我想,首先也要感谢毕业论文结构设计有“致谢”这一篇章,给了我们一个稍稍自由的空间,也给了我们一个纪念的所在——如果没有它,我们或许会忘却更多人生中珍贵的记忆!但正因为可能忘却,所以也才可能更懂得去珍惜——这或许就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最大区别之一。

要感谢伦小羽和伏芳香同学,他们是我通过国考后找导师过程中的引路人,是他们让我遇到了这次征途中最重要的导师……

感谢孙彦老师,他是我在心理学研究道路上的一位重要的引领者,是他给了我新的探索空间,在选题上鼓励我们不拘一格,勇于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真正有意义的课题。在我身处困境消沉低迷时,在工作和经济方面都愿意给予大力支持!也让我通过参与一次次组会讨论,参与论文的讨论、撰写和修改,参与国自然项目申报书的修改等进一步夯实了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基础。

感谢课题组田健池、龚园超两位同学在课题组讨论、研究当中一次次的启发、指点和帮助!尤其是田健池同学和我多次探讨相关进展,帮助我确定了最终选题,协助我进行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为我的申硕付出了大量心血!两位同学也都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专业课程给予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潘垚天、徐卓、冯伯麟、任孝鹏、陈清文、景晓娟、赵守香、禤羽明、黄四林、汤超颖、陈桄、刘涵慧、黄四林、侯典牧、曹宇红……他们每一位老师都带给了我脑与心灵的冲击,共同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感谢答辩前后陈毅文、周洁、王詠等多位老师在答辩和论文修改等方面的不吝指导。

感谢各位评审委员会(包括在盲审中认真评阅的各位老师)及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高屋建瓴对于本研究和论文给出的宝贵指点、意见与建议。

感谢继续教育学院徐跃玲、康江琳等老师及学生工作处李彦、王志萍等老师在我学习、提交各种材料及准备答辩期间给予的各种帮助。

感谢林萃路16号院以及2018级管理心理学班带给我那么多美好的体验和记忆。

感谢在ChatGPT等科学技术进步背后成千上万研究者的辛苦付出,以及在研究当中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我的灵感与启发。

借此,感谢所有曾经真诚帮助过我的人们,恩重不言谢,还有很多人我可能无法用简单的感谢来表示。我用这段文字来辅助记忆,希望能将你们永远铭记于心,也希望这段文字能够永久地存在于未来的数字世界! 

2023年11月成稿

2024年7月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106-1443896.html

上一篇:论文致谢征集 | 韩方元:愿人生多“狂”几把,多“少年”几回
下一篇:论文致谢征集 | 孙丹辉:与灵犀神游历数载,甚乐
收藏 IP: 61.135.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