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ouyou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博文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和研究生们分享一些实验室小经验 精选

已有 78232 次阅读 2012-3-24 17: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实验室

前两天和学生讨论课题,一个不做这个课题的学生也跑过来听,虽然不说话,但明显用心。讨论完课题,我对这个学生大加赞扬 -- 他让我想起了读研究生时候的自己(咦?好像在自我表扬呀)。
 
想想我做研究生时候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似乎有两条比较可取,记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1. 用心观察实验室senior成员的操作,不放过每一个参加实验室内部讨论的机会
2. 记住自己和别人的每一个实验失误,同样的错误绝不重犯
 
1. 用心观察实验室senior成员的实验,不放过每一个参加实验室内部讨论的机会
 
记得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在课上给我们讲本系毕业的牛人,提到了钟毅(好像是),说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每次导师一到实验室谈课题,他就凑过去听,久而久之,他的见识就比同时进实验室的人强。后来他博士毕业,也没做博后,就在冷泉港拿到了教职。可能是出于对牛人的敬仰,我记住了这句话。当我自己进了实验室,潜意识里总想着这句话,不过稍微扩展了一下,不仅是导师谈课题,我凑着听,其他的senior成员谈课题或实验技术时,我也特别留心。最初一年,只要我手头没实验,总喜欢旁观实验室里senior成员的操作。
 
导师施一公做实验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他似乎脑海里早就设计好了各种操作,一旦做起来,一气呵成。并且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甚至小到枪头的使用序列、标签纸的折角;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的“小手脚”,经他解释才知道,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实验操作中由于瞬间分心而可能造成的失误。有时,一个小失误就可能让整个实验前功尽弃。一公经常说的是:“不是我们做实验操作快,而是我们犯错误少,弯路走的少。”并且,一公让我学会了什么叫严谨操作和大胆尝试的统一。在课题徘徊不前的关键点,他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表的主意。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我读博士生的后期,自己因为一些连续的成功,变得很自信(甚至已经自负而不自觉吧)。在一个很艰难的课题上,我们为了一个实验设计争执不下。我在脑海里演示一遍,觉得基本上是浪费时间,拒不肯尝试。一公于是自己去做,竟然成为该课题成功前的临门一脚。为此,我抑郁良久。但也从此,让思路又打开了一大片。是啊,只要follow logic,有什么是不能尝试的呢?
 
在普林斯顿的时候,我还特别喜欢看师姐吴嘉炜做实验。她做事极其利落,bench一直都是有条有理,做完实验,立即收拾得干干净净。她的字又漂亮,看她的实验记录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而且,嘉炜基本不熬夜。她是实验室作息最有规律的人,可是工作量却不比任何一个人少,甚至更多。嘉炜教给我的是:实验设计基本上都是前一天晚上在家里洗漱时、或者休息前想明白的。在脑子里已经过了一遍,真正做起实验时,是不用再费心设计的。后来,我也学会了这个习惯。每天晚上先想好次日的工作;第二天做实验时,节奏感自然就出来了。
 
柴继杰是我们实验室的大牛,也是最不科班出身的。但是我后来一直觉得,继杰真聪明(反正我觉得对下围棋、打桥牌上瘾的人都聪明)。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天马行空”。和继杰一起做过不止一个课题,发现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会自创一些protocol。后来,当我的经验多起来了,不由得感慨,可不是吗,生物学研究里哪里这么多的“常理”?所谓protocol,不过都是经验的积累。只迷信别人的经验,又怎么能创新?有好几个课题,都是因为继杰的不拘一格而突破了瓶颈。他的风格对我影响颇深,让我后来总以偶尔的“歪门邪道”为荣,并且屡屡成功。
 
嘿嘿,除了他们,也发现了一些人的笨拙之处,自己尽量避免。反面教材不赘述
 
不仅是看他们做实验,当实验室有任何课题讨论的时候,我总尽可能地凑过去。耳融目染中,不仅偷学了一公指导学生的方式,也从其他人那里偷师不少。大家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些小trick,我都会在脑子里打个转存下(唉,忽然发觉,那时候的记忆力是真好,基本过耳不忘。现在不行喽)。
 
几年下来,慢慢地发现,我也逐渐变成实验室里点子比较多、实验操作比较巧的人了。
 
2. 记住自己和别人的每一个实验失误,同样的错误绝不重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实验里犯错误不可避免,不论是刚进实验室的菜鸟,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我自认为的一个好习惯就是:我记住每一个错误,不仅是自己的,还有我听来的、看来的身边每一个人的操作失误,同样的失误绝不犯第二次。我一般对于失误过的操作都印象格外深刻,并且愿意告诉别人,也防止别人再犯。比如有一次,跑gel filtration,用SD200的柱子。我偷懒没设压力保护,而输入流速的时候,竟然把0.5设成了5。幸亏我当时就在旁边,立即停止FPLC。尽管如此,不过几秒钟的时间,柱子已经矮了一节(幸好后来调试了一下,柱子没废,接着用下去了,但真让我心有余悸)。这个错误告诉我两点:1)压力保护任何时候不能偷懒不设 2)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看,这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我还记着。后来当然是一次再没犯过同样错误的了。
 
我对自己实验室的要求也是:你第一次犯错误,只要不有意隐瞒,我不批评;如果在组会上公开讲出来,我还要表扬你的诚实以及善意提醒他人;但如果同样错误犯两次,对不住,我不得不批评了。
 
我在一年rotation之后,进入实验室读博3年多,第一年基本是在各种磕磕绊绊中走过;但是自从2003年1月11日我做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assay,再以后的实验课题基本是做啥成啥。也许,真的是在前面经过了所有能够经历的失误与失败,记住了,改过了,后面只要实验设计是合理的,做出结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其实,说来说去,在实验室“无他,唯用心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551301.html

上一篇:最抑郁的时刻
下一篇:偶像来了
收藏 IP: 166.111.152.*| 热度|

208 刘立 边媛媛 施泽明 夏伟梁 易文凯 曹聪 武夷山 边一 金星宇 张红光 周正富 齐伟 陈仁全 刘艳红 单博炜 李万峰 袁文常 朱丽红 李土荣 李孔斋 孙长庆 唐小卿 汪梦雅 贺乐 郭超 卢江 张亮生 陈应泉 王芳 陆俊茜 于全耀 黄晓磊 李宇斌 刘用生 马丕波 蒋继平 林志弟 曹宇 孙学军 唐凌峰 熊伟 张彦斌 王孝养 徐索文 王善勇 吴江文 唐久英 赵凤光 汤富兵 林中祥 翟自洋 黄振宇 金小伟 柳东阳 向剑锋 柯浩 王雷雷 王启云 黄齐林 徐营 刘鹰翔 张俊鹏 季斌 刘士勇 褚昭明 余世锋 梁智鹏 黄理 郭向云 傅云义 武永军 李福海 崔军 文强 陈耿 李旸 王守业 邸利会 李发堂 王琛柱 张鑫 孙立杰 刘超 徐留芳 卢湘岳 周跃明 董西洋 王伟 谢楠 陈金华 戴小华 朱宁 李传海 李冰 张乾兵 王萌杰 林单 颜照坤 陈志刚 邓旭坤 刘颖彪 孙军昌 孔晓飞 高建国 陈智文 雷栗 易印雪 袁飞荣 孙健 褚海亮 王春艳 王志杰 丁广进 侯雄坡 徐长庆 牛丕业 刘全慧 张骥 古晓奎 张彦 赵建华 刘双 潘恒 李红 张波 陈洋 肖瑶 罗友广 李望云 淡松松 刘攀 许洪光 高志宇 储成才 朱彤 刘智 解海卿 梁爽 王扣 王军强 罗淼 司廷 韩文志 方丽 徐涛 汪军卿 吴强 李泽波 方厚章 李俊峰 张兴旺 冯定成 郭莹莹 刘晓锋 王小慧 邝丽芳 王德龙 李升伟 强涛 张治国 冯翔 杨杰 王莹 周阿洋 何骁 wgq3867 shlzhang zhoubukang peach2011 mathqa 木子 chan1w yuanz mrliuw binpda louiexp zhaozhihao1987 seanhhu PEIJINGWEI cas409 cmhuang 耗子国王 peiguos wangy86 chenmingtai penglu xuewu tanktank dangping crossludo mjc219 biaomiankeyan htli lftkf hhj00823 egggead lucy2011510 neurolab cqg huangshan willzhuu flumazenil fansg morningdaisy seeseahere cuibaoping lingling101 yanguilai

发表评论 评论 (7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