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编书?著书?还是编著书?

已有 11211 次阅读 2009-5-29 03:10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看到题目就使人感到作者对这些名词的确切定义有点搞不清楚。的确是这样的!我只能猜测这几个词的定义如下:
 
    编书——将已经存在的文章、书籍等内容有选择性地辑在一起,这些文章书籍的内容一般不是编书人自己的工作或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
 
    著书——主要是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的工作而形成的书。
 
    编著——有的内容是自己的工作且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有的是编出来的。
 
    如果依上面的定义,那么,《四库全书》是编书,《楚辞》是著书,《楚辞集注》是编著(估计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点)。
 
具体到我主编的《免疫信息学原理及其应用》一书,自己认为应当属于我所说的编著类,因为我们有自己工作的内容(尽管很少)并且是用自己的话写出的,即使介绍别人的工作和理论大部分也还是用自己话写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我向各位编写者反复强调过。为什么编写这本书和这本都包含哪些内容,在前言和目录中列出来了(见下面的图片,请各位看官原谅,图片没有拍好,有点明明暗暗、歪歪斜斜的)。
 
    下面谈点编写体会。
 
    首先,编还是不编?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研究所不是高校,拿项目写SCI获国家级奖才是正事,编书是不大受重视的;有些大牛们认为编书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也有许多体会,而且头脑中也设计出了整部书的内容构架,但就是没有时间亲自来执笔,派给人家写的话,总觉得写的东西不能很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我以为这种情形的确是存在的。但本人连小牛都算不上,在这交叉学科领域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国内的牛人是哪位,但又想指导研究生们做点这方面的工作,这帮学生进来时专业英语水平有限,怎么使他们比较快的对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有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呢?我的方法一是自己写综述文章,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我写的综述来了解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方向;另一办法就是自己编书,这样就可以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知识给新加入课题组的人员了。所以,我觉得编书也还是有点必要的。
 
   
 
    其次,编写人员到底怎样组织?不用问,牛人编书一般是请牛人参加的,这是国外编书者常采用的方法,我见到的老外出的3本immunoinformatics(注:全世界大概也只有3-5本吧,我开始编这本书的时候,只有1本出版了,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又见到2本出版了),都是采用这个办法。但我肯定找不到牛人,只能找到一些我熟悉的一些博士硕士等参加进来,他们大多是在相近领域科研一线工作过的,所以就将我的一些想法告诉他们后请他们去写,从最后结果看,我认为从应用的角度他们还是基本把握了我的编写想法的,当然,个别的还有待改进。理论原理方面的内容,我自认为只能亲自来尝试了,结果怎样,要看人家评价了,我给自己打了合格(注意是考查课,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次;不是考试课,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最后,还是我反复抱怨的做交叉学科的难处问题。这本书理论部分涉及两大内容,一是计算疫苗学,另一是理论免疫学和理论免疫流行病学。讲实在的,我没有看到一个胆子大到像我这样的外行,敢于在一本书中将这两个领域合在一起来介绍。理论免疫学方面,国内有搞理论物理的人开展过相关工作,也出过书,但不全面且有点过时;计算疫苗学方面国内陈慰峰院士课题组与吴玉章教授课题组也做过很好的工作,但他们都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出过书。我壮着胆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讲清楚这两大领域工作的基本思想,难度可想而知。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记得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爱因斯坦到处被请去介绍他的相对论,讲多了他的随从司机都会了;有一次该司机被当作爱因斯坦在台上做了报告,而爱因斯坦则被作为司机座在下面,当演讲完毕,回答听众提问时司机就遇到了麻烦。怎么办?这位司机却有一妙招,说:这位仁兄问题提得非常好,但这用不着我老爱来亲自回答,就让我的司机来给你答复吧!爱因斯坦的司机敢演讲相对论,我老冯就不敢介绍区区immunoinformatics方面的理论不成?
 
   
 
    还是那句话,讲不讲是科学态度问题(除我们这本书外,国内没有1本讲immunoinformatics的书),讲得好不好那是技术问题(注意不是科学问题!)。我相信对方程算法背后的免疫生物学问题我还讲得比较可以的,至于方程算法的解答实施,读者去找我列的参考文献吧(注:千万别请教我的司机,因为我的司机是我们家领导,她虽然帮我打印出了书中出现的方程和公式,但对这些方程的意义是绝对搞不清楚的!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967-234795.html

上一篇:学科交叉方法点滴
下一篇:佛教、美育、科学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刘进平 曹聪 唐小卿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