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罔顾别开生面的创新苗头,惟“大科学”自重,恐有失偏颇
不久前辞世的中国科学院老院长周光召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重大科学发现一般不是按照常规计划,在可预见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逻辑推理就能得到的。因为计划只能在原有的科学原理框架内制订,科学家个人又受到知识面狭窄和学科传统观念的限制,多数人很难有观念上的突破”。周光召先生目光如炬,说得也十分透彻。如今以周先生的标准判断,某些用重金打造的所谓“大科学”装置虽然气势恢宏、轰轰烈烈,其实还是“按照常规计划,在可预见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而且又是围绕着同一个课题跟竞争对手比赛,目标很明确,就看谁的工程进度快。这样说,并非贬低这类研究的重要性,这种性质的研究当然很重要,只可惜它对于概念创新和原理上的突破尚付阙如。
类似周光召先生的观点,数学大师陈省身也说过:“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有计划的,计划的对象都不是第一流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些超凡脱俗的大科学家的启发下,今天的人们对于什么是“创新”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创新必然是前所未见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一开始总会遭到怀疑、嘲笑、抵触甚至打压;而公认的东西往往是常识,被多数人看好的、浓墨重彩添枝加叶的行为不属于创新。创新是人们的心仪所向,但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即使苦心孤诣也未必一定能够实现。既然如此,做不出从0到1的创举就做做从1到N的研究,这很正常,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惟“大科学”自重,主观片面的以为“计划”外的简单实验做不出重大发现,对于某些别开生面、极具颠覆性潜力的创新苗头却因为看不懂而罔顾或者看懂了仍排斥,那可就失之偏颇了。
总之,事物是复杂的,探索宇宙的奥秘不能只按照既有的一两个套路走,要知道还有另外的途径可遵循,那也许是习惯了“在原有的科学原理框架内”思考问题的人们意想不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