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liu88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ngliu8888

博文

海外教授如何实施年薪制 精选

已有 9483 次阅读 2011-11-21 23:09 |个人分类:教育研究|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教授, 海外, 年薪制, 终身教职, Tenure

教授年薪制最近被讨论。这里面的年薪制度,和现行的制度有几点不同:

现行制度下,教授拿低工资,用论文数,经费数,学生数挣“津贴”公分。这里谁都明白,很多教授的基本工资是很低的,教授的很多福利都靠津贴实现。这个制度好的一面,是让很多教授成了大款,这实际上造成一种社会现象。这个制度不好的一面,就是造成人心惶惶,不能安心作深入的工作,跟着领导指挥棒转。学生对老师的很多意见,也是源于这种指挥棒的效应。

新的年薪制,将把工资和津贴和为一体。这就象海外的工资制度一样。在海外,教授只拿一份工资,这个工资是固定的,不论你是不是有终身教职。这个工资是不会降的,每年的“业绩”只能决定涨幅。在过去(2006经济开始转坏之前,一般涨幅在每年3%,好的更高)。现在,一般的基本涨幅是0。5%,好的1%, 坏的不涨。相对通货膨胀,也就意味大家的工资都在降低。

中国在讨论的年薪制,有如下好处:一是减少对教授的行政干预和指挥棒效应,将教授工作回归本来。二是减少教授的不安心,可以让很多人降低工资的欲望。(见我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2132&do=blog&id=500615)。这对中国教育是有好处的,因为教授会对教学更加关心。
北美的年薪制,包括如下具体细节:

1。 年薪是“只涨不降的”,就象事业企业一样。如果教授年薪可以降,那作用就被取消了。
2。 年薪是因人而议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同比大多数教授工资差别其实并不大。作了15年的工程正教授,在什么地方的工资都差不多。(公立学校比如UCLA甚至有最高封顶工资。私立学校最高工资不封顶)。但同时特殊贡献教授和一般教授工资可以差很多,私立学校差的比例可以更大,但拿特殊工资的教授不多。比如同一个系里好教授工资可以是一般教授工资的3倍,这一般是因为这个“好”教授可以威胁学校走人。在北美学校是不会主动给你涨工资的。你经费很多,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心中暗喜。你说我的了院士,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不会说明天给你提薪。只有今天你说我要走了,工资才会上去。你说要走的次数越多(当然必须是真的,不能虚晃),你的工资就越高。所以“教授走人”是唯一的涨薪“硬筹码”。这是大家公认的不争事实。能“走人”,说明你水平高。别的学校挖你,或者是需要你,或者是看重你的钱脉,或者是看重你的名气,总是是好事。但是必须当心。如果你的系里巴不得你放弃终身教职走人,也不会提薪的。你就“被走人”了。很多教授滥用筹码,威胁走人,最后不仅工资没涨,在系里也没有升迁的机会。
3。 年薪是保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传,当然教授之间心里有数,但具体细节没有人知道。一个系,一个教研组,大家的工资都很不同。一般是公平的,没有人抱怨太多。(公立学校的工资是对外公开的,任何有兴趣的人可以到指定地方去查。但这个信息也是比较隐蔽的。私立学校的工资就没法查了。)
4。涨幅是用来激励,不是用来惩罚。靠涨幅是无法致富的。

教授年薪制应该是好事,关键是如何实施。年薪太低,降低工作热情,降低社会上教授的地位。年薪到底有多高?凭我的估计,起码应该是现在系里教授的平均工资加正常津贴。之后可以对做的好的予以逢年涨薪,但不能把涨薪变成变相的“考察”,不能把大家工资公开,变成攀比。另外不能给大家每人每年很大的固定涨幅,那就变相惩罚涨幅小的人。美国的具体实施,就是大家不仅薪水固定,而且涨幅也是固定的,基本随通涨浮动。除了你有特殊的“硬筹码”,否则没有“狂涨”。

总之,教授年薪制应该是通向中国式“准终身教职”的一个重要关口,对提高科研质量和待遇,社会地位有好处。没有年薪制,就没有tenure。年薪制和终身教职,都是要让行政干预和变相“惩罚”的机制消失。中国年薪制的制定必须考虑很多方面,包括年薪数量,是否议价年薪,谁管提薪,提薪标准,保密程序。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只会越搞越乱。

链接文章
老校长称灰色收入拉开教授距离



Tenure track在中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132-510400.html

上一篇:深圳高交会-近身感受中国科学技术的速度
下一篇:未来社会还会再出大师吗?
收藏 IP: 76.202.215.*| 热度|

16 曹聪 李宁 赵纪军 张雪峰 吴飞鹏 王晓明 刘广明 梁建华 谢鑫 杨海涛 唐常杰 李孔斋 戴力扬 张彦斌 张海霞 niming007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