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xin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xing9

博文

非洲小国抗虫棉历程启示 精选

已有 6537 次阅读 2017-12-13 18:58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提要:是否可以考虑把这些非洲小国纳入“一带一路”的大计划中?这可能是中国农业转基因科技人员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用武之地。

非洲有个与中国没有建交的叫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内陆小国,最近路透社报道了布基纳法索国跟孟山都转基因棉花有关的故事,值得中国科学工作者和管理部门领导考虑。

布基纳法索本地的棉花以长纤维闻名,用这种棉花织出的布光泽度极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高,在东南亚,尤其是远东的阿拉伯国家非常抢手。虽然布基纳法索在全球的棉花所占有的份额较少(只有印度的1/20),但在这个人口极少的小国,其棉花出口对该国的国民经济的贡献极大。

但是从2000年开始,布基纳法索国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棉铃虫危害,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所有的农药使用后都不起作用,甚至放在农药溶液中的棉铃虫不仅不死,还在农药溶液中游泳(这有点像90年代初的中国),对布基纳法索国的棉花产业造成了致命性打击。

然后孟山都插足了,建议布基纳法索种植孟山都的转BT基因的抗虫棉BollgardII, Bollgard II的BT基因是Cry2Ab,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2008年布基纳法索同意进口孟山都的Bollgard II抗虫棉的种子,在该国做小规模试种。结果是棉铃虫的危害被控制住了,棉花产量大增。到2015年布基纳法索的棉花种植面积有3/4都是孟山都产品,2007-2015年之间有17个非洲国家的考察团来布基纳法索参观孟山都的转基因棉田。

但是事情的发展急转。去年布基纳法索国的棉农不再种植孟山都的Bollgard II抗虫棉, 原因是Bollgard II抗虫棉的品质不如该国原来的棉花,虽然产量上去了,但卖不出价。即使孟山都在过去2年中每年给了布基纳法索棉农300万美元的补贴,但仍然无法让布基纳法索法索的棉农愿意继续种植其Bollgard II转基因抗虫棉。

原因何在?

一个可能的原因,布基纳法索国原来的优质棉花是海岛棉系的(海岛棉的棉花是长纤维的高品质棉花),而孟山都的转BT基因的抗虫棉Bollgard II是陆地棉系统的(棉花纤维短)。为了将Cry2Ab转到布基纳法索国原来的优质棉花中,可以用两种育种办法,一个是用转基因育种办法,将Cry2Ab转到布基纳法索国原来的优质棉花中,这个技术布基纳法索国肯定不掌握。另外一个办法是把孟山都的Bollgard II转基因抗虫棉与当地原来的优质棉花用常规育种中的回交。具体到陆地棉与海岛棉的回交来说,后代疯狂分离,6代回交不一定能成功有可能要8代以上的回交,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既保持原有棉花优良的品质,又具有Cry2Ab的抗棉铃虫的抗虫性能。这种回交技术的转育技术,中国很多县一级的农业科技人员都可以做,但我估计布基纳法索国的农业科技人员没有这个能力和经验做。

媒体以及有关科学家都问孟山都为何不帮助布基纳法索国开发出保持原有棉花优良的品质Cry2Ab的抗棉铃虫。孟山都保持缄默,不回答。

实际的原因可以推测出来:孟山都能否获得经济效益。

就孟山都来说,它2016年的销售额是135亿美元,大大超过布基纳法索国全国的GDP。根据瑞士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数据,整个非洲的棉花出口金额只有12亿美元(只有孟山都一年营业额的9%),摊到布基纳法索国就更少了。即使孟山都成功把Cry2Ab基因转到了布基纳法索国的当地优良品种中,但在该国没有专利保护,孟山都如何收取专利使用费?这是孟山都一直拖着的主要原因。

转一个基因到另外一个品种中保持原有的优良品种特性,至少要做6此回交,做这类工作孟山都每年要给的经费至少35万美元,回交8次至少要3年,即投资100万美元。

现在布基纳法索国的棉花产业正面对要质量还是将就产量的十字路口抉择。

从这个非洲小国种植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的10年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是否可以考虑把这些非洲小国纳入“一带一路”的大计划中?这可能是中国农业转基因科技人员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用武之地。在这些非洲等落后国家是没有任何专利保护的,我们可以合法(不违反国际专利法)地把国际上最新的转基因作物到那里去开发,练练摊,何乐而不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008-1089525.html

上一篇:德国倒戈欧盟批准草甘膦5年安全证书 草甘膦致癌垃圾科学遭重创
下一篇:给北京市领导提供一个建廉租房的国外方案
收藏 IP: 73.178.164.*| 热度|

7 刘进平 杨正瓴 张晓良 张云 赵建民 蔡小宁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