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社会心理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jliu2003 新不新,旧不旧,路不好走......

博文

发表研究报告,我(们)缺少什么?

已有 5102 次阅读 2009-6-18 23:08 |个人分类:科研经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写作


最近将一篇已经完稿的文稿交给老外来修改。读完修改稿,直觉得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故事叙述娓娓到来,又不失逻辑。体会甚是深刻。

首先,要象讲故事一样撰写研究报告。记得博士生导师常常告诫我们,研究报告要象讲故事一样,吸引专家和读者的眼球。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精力放在研究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而对于最终的产品却不以为然,或者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或许,这也是我们总感觉到科研枯燥的一个原因吧,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总是局限在一定的框架之下去建构内容。思路套住了,哪有创新,哪有乐趣?!

其次,要有丰富而专业的知识储存和研究经验。这次稿件的修改,老外只用了2-3天的时间完成了,而我却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完成初稿。为什么同样的实验结果,自己闷头苦想却也始终没有构思好最终文稿,而老外却能敏锐地抓住研究的亮点?丰富而专业的科研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西方学者对某个领域往往是坚持几年甚至几十年,即使多年没有成果出现,也会在相关领域里有一定建树。另外,他们所在的有形或无形的团队充实了他们自己。

第三,通过合作促进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做到领域“专”不是容易的事。专代表在某个领域或方向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专的人不代表也精通其他领域,也不代表他/她对其他领域毫无认识。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从不同的方面去贡献,对于自己理解不很熟悉的文献、方向、技术等很有帮助。当然,合作有个前提,就是大家的水平应该是(基本)平齐的,或者,各有所长。否则,合作就发展成我们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了。

最后一点,其实是奢望了:我们要努力将中文发展成为国际语言,让老外也来综述中国大家的文章,让国内数据库成为他们检索的主要文献来源!我们其实不乏写作高手,我们的教育体系也教育如何写好文章,但是我们在中文与英文之间切换过程中似乎失去了方向。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742-238984.html


下一篇:一个博士生有四个导师
收藏 IP: .*| 热度|

4 赵星 杨玲 曹聪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