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欧美的大学(也包括某些研究机构)开始放假,教授们便有机会出动,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在一起,在全球四处开会、研讨、讲学。因此,暑期也历来是学术交流活动频繁的季节。
中国的千古文明、名山大川也自然是很吸引老外的地方,这也使得我们能够拥有愈来愈多的机会,邀请到一些国外的大牌教授(大牛?),亲临我们的研究机构进行讲学、布道,乃至与学生们面对面(零距离)地进行讨论,倾听学生们讲述其未成熟的结果。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提高与学习机会(这在我们那一辈是不能想象的),理应珍惜。为此,作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准备,以确保高效率地工作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整理、准备好一份自己工作的“主题报告”(PPT),介绍清楚现阶段所开展工作的背景、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已经取得的初步结果,初步的分析,与他人先前工作之间的比较与联系,初步的结论等等。就像在比较正式的会议上作一个报告,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佳。(啰哩吧嗦,半天讲不到点子上,自然会让人感到厌烦。)
其次,将在讨论中有可能涉及或者使用到的原始数据,另外准备一份PPT,作为附件备用。就像在大牌期刊上发表文章,附带有补充材料(supporting online materials)一样。在以前我与学生讨论的经历中,经常会问及一些具体的数据结果,有的学生会说实验做了,有数据,但在计算机里找来找去,一时半刻也找不到,白白地将时间浪费掉。我曾经反复地强调过,因为公事繁忙,讨论之前,请一定要将相关的东西准备好。另外,对于讨论中有可能涉及的参考文献也要又所准备,无论是纸质(整理好),还是电子版(放在一个专门建立的文档里)。
第三,事先对大牌教授的领域、“强项”(专长、成就)最好能够有所了解。如果有哪些自己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请教1-2个(Question to Prof. Niu)。
大牌教授(权威)之所以高,究竟高在哪里?在本人看来应该是有vision(译为洞察力好像也不完全达意)、专业(professional),看问题敏(尖)锐(sharp)、有深度,具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否则便是浪得虚名)。
那么(扪心自问一下)在与大牛的讨论中,我们期待着得到些什么?
1)Critical Comment。很可能正面的、负面的都会有。正面的也可能是大牛出于客气(另外,有些西方人喜欢夸张),我们大可不必太得意。如果是负面的,在我看来,则我们更有收获,是将你从misleading的歪道上领了回来,拯救你于水火,如此则越早越好。
2)Insight。帮助你分析(这通常是学生们的难点),点石成金,提炼point。很可能在你看来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在他看来则是好东西,是宝贝(若如此,那你就赚了)。相反,也可能你认为是好的东西,在他眼里压根儿就是一堆“垃圾”。当然,为了不伤害你的自尊,一般人家是不会直言的。
3)New Idea。很可能会通过讨论,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对你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那你也赚了)。
当然,也可能讨论后的结果远远不如我们当初所期望的那样高,甚至很可能一无所获。即便是如此,我们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
总之,大牛们的日程很忙很忙,机会难得一遇。尽可能不要去浪费人家的时间,也别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而留下什么遗憾。
想一想少先队员们,“时刻准备着!”
想一想小沈阳,“准备好了吗?……Music!”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240631.html
上一篇:
Workshop Should Work!下一篇:
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