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转载]海大人上了光明日报头版

已有 2519 次阅读 2020-1-10 12:0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光明访名家】  

    在英国皇家海运学院的大厅中,悬挂着世界各国对海运事业作出贡献的顶级专家的照片。其中有个黄皮肤黑头发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有外国媒体这样介绍他:中国有一半的海事律师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就是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司玉琢。他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海商法,被称为“海商法泰斗”。

    也正是他,推动我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如今,已逾杖朝之年的司玉琢,笑着告诉记者:“我国海商法研究的整体水平,已经实现亚太领先。”为了自信地说出这句话,他付出了一甲子的心血。

与海商法结缘

    “有人说我与海商法结缘,完全是‘误打误撞’。其实,我的体会是‘强扭的瓜更甜’。”司玉琢笑着说起这段奇妙的缘分。

    1964年,司玉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前身),但只有海商法这门课没到5分。没想到,毕业的时候,学校硬是让他留校教海商法。

    当时,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航运经济发展困难,没有属于自己的海事法院和海商法来保障权益,用荒芜的土地来形容当时我国海商法的状况并不过分。在这种形势下,老一代海商法学者黄廷枢、魏文达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勇敢地成为第一代“垦荒者”。而之后在这个开垦了的土地上搭建海商法平台的历史任务,就自然地落在司玉琢这一代人肩上。司玉琢没有推辞,毅然决定留校任教。

    从1973年到1977年,大学停止招生,司玉琢随天津远洋公司“金沙轮”航行办驾驶员培训班,对学员进行航海及海商法相关知识的培训。4年多的时间,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司玉琢也增加了海上实践知识,这为他后来深入钻研海商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基础。

    1980年,司玉琢赴挪威航运科学院深造,深入研究了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海商法、保险法等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管理和业务知识。

    求学期间,司玉琢完成了论文《论提单责任基础的重大变革》,经修改后刊登在1984年《中国国际法年刊》。这是他在海商法领域的处女作,是他专攻海商法的新起点。

起草我国第一部海商法

    1949年以后,随着远洋船队壮大,贸易增多,摩擦也接踵而来。“每次遇到纠纷,讲究的是用法律说话,但我们的法律跟不上。”司玉琢心里着急。

    1981年,交通部牵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海商法,司玉琢成为主要起草人之一。海商法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涉外性非常强的学科领域,极具复杂性。“现在我国有十一个海事法院,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案子在受理,有着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但在当时,我们没有多少经验,只能借助国际公约。”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司玉琢感触颇深。

    “该法历时40年,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我是从1981年恢复起草时参与进去的,前后也经历了11年。”司玉琢和同仁们一笔一画,用钢笔起草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海商法。

    278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字字锤炼。1992年11月7日,全国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

    有了自己的法律,才有了说话的底气。2002年至2008年,联合国贸法会制定与研讨《鹿特丹规则》时,司玉琢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专家组成员,会议期间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为了听取中国代表团的观点,2004年第十三届联合国贸法会第三工作组纽约会议专门推迟了会议议程,因为中国代表团未获得签证没能参加此次会议。中国在国际海商法界的地位日益重要,请日本人给中国人起草海商法、让欧洲人为亚太地区拟定《海商法立法指南》的时代再也不会重现。不仅如此,如今我们中国海商法人也可以为世界起草《北京草案》了。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几代中国海商法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坚守。

    目前,随着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司玉琢结合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完善面向海洋的法律体系(海法体系)和创建海法学学科的海法理念。“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后想做而来不及做完的事情。”司玉琢说,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日益严峻,为实现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法治之路,承担起引领世界的大国担当。唯如此,存在于西方百余年之久的国际海事立法与司法中心,才有可能伴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东移而转向东方;唯如此,“海洋强国”的梦想才会变为现实。

为高等航海教育插上翱翔的翅膀

    在推动我国海事法制建设的同时,司玉琢也非常重视推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

    “1984年,我与时任大连海运学院院长周光庭探讨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问题时,碰撞出一个火花:要提高航海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给它安上两个‘翅膀’,一个是航运管理,一个是海商法。”司玉琢回忆说,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远洋运输的蓬勃发展,海事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显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翅膀理念”很快起飞。1985年,大连海运学院顺应国家发展需要,设立了“国际海事(法律)专业”(海商法专业前身)之后,1986年恢复“航运管理专业”,自此为国家培育了源源不断的海事、航运领域专业人才。

    最初,这对“翅膀”的羽翼并不丰满。1984年建系初期,甚至要借用其他学院的办公室。直到1990年,当初的“翅膀”变成了“一只鸟”——海商法专业独立出来,成立了国际海事法律系。1998年,“一只鸟”又变成了“一群鸟”——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成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享有盛誉。

    1991年,司玉琢以大连海运学院最后一任院长、大连海事大学第一任校长的身份,带领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综合改革,推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

    在司玉琢的主导下,大连海事大学大胆推行灵活的用人、引智机制,重新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指导海上专业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毕业生有了国际认可的通行证,这在我国高校中尚属首次。

    经过20年的211工程建设,大连海事大学面向海洋的学科布局基本形成,如今的建设目标是计划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海事大学,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在世界海事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现在司玉琢和团队正在着手进行《海商法》的修订工作,以适应海运强国建设的需要。他一生醉心我国海商法事业的发展,一如起伏的海浪,层层推进,从不停歇。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张嘉桐)

IMGP598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22-1213590.html

上一篇:[转载]向母校致敬
下一篇:音相近,意相远
收藏 IP: 59.109.1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