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苏轼题金山寺

已有 4186 次阅读 2019-12-30 15:5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苏轼的一首七律,境界优美,句句工整,倒过来念更有深意

品诗赏词

发布时间:08-1006:04

苏轼是北宋诗坛豪放派的代表,也是饱受宦海沉浮煎熬的大文豪,人们崇敬他不屈的精神,赞美他卓越的才华,更加愿意学习他随遇而安的心态。风雨不能让他彷徨,“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妻子的早逝却令他心伤,“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我们怀念东坡先生,同时也不断吟诵那些让后世魂牵梦绕的美好诗词。下面介绍苏轼的一首七律,境界优美,句句工整,倒过来念更有深意。

题金山寺

宋代: 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得罪了很多权贵,于是他自动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上任途中,苏轼来到镇江金山寺,拜访了寺院里的长老,也受到了盛情款待。诗人在此盘桓了几日,并留下了几首不朽诗篇,这首诗属于很典型的回文诗,内容与形式俱佳,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

诗人夜来观景,他登高望远,先顺着从月夜开始描写,直到江天破晓。首联“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潮水的迅猛以及江天的绚烂。在诗人笔下,潮水翻涌、巨浪滔天,浪花拍到岸上,顷刻间犹如雪山倒塌;而远处的江面上,渔舟唱晚、船家悠闲,江天一色、明月倒映,好一派良辰美景。暗浪和明月形成鲜明对比,更显现出江景亮度的层次变化。

诗人心情陶醉,颔联继续由江面写到寺院,“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此处点出金山寺,也展现出寺院周围的环境清幽。“松径小”,表明这里人迹罕至;而“石波清”,说明远离尘嚣,没有污染,也体现出诗人对禅院宁静氛围的偏爱。后来苏轼被贬黄州,结识了很多僧侣道士,让他可以暂时摆脱心理的窘迫境况。

夜色深沉,诗人也有些困倦,于是回到禅院早点休息。一夜无事,苏轼也做了个好梦,天色渐明,苏轼开窗远望,只见“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迢迢、霭霭”两个叠词用的别致,表达出绿树繁多、绵延不绝,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壮景。诗人一定非常欣喜自己能有幸看见如此绚烂的江景,也冲淡了心头的郁闷。

尾联更加精彩,“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作者遥望四周,云水交融,重峦叠嶂,有几只鸿鹄轻盈矫捷地掠过碧绿的山峰。“数鸿轻”三个字寓意深刻,既展现出金山寺周围天宇辽阔,也寄寓了诗人希望到了杭州后可以施展才华,实现其凌云壮志。金山寺一游,苏轼心情大爽,他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顿感身轻如鸿。

读者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赏玩倒读的乐趣,为了方便大家品赏,特地再录下这首诗的倒叙篇:

题金山寺

宋代: 苏轼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是从黎明晓日回顾渔舟唱晚,仿佛是在播放一部回忆片,清晨拂晓时分,苏轼在脑海里一幕幕地过滤观察到的场景,“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两句又是一番新意,“暗随潮”更是契合了他近些日子的心境。诗人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境界优美,令人玩味无穷,不愧为北宋第一才子。

IMGP5730.JPGIMGP572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22-1212055.html

上一篇:今天日记
下一篇:黄山风景独好
收藏 IP: 59.109.1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