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incn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lincnj

博文

走进网络社交圈

已有 3400 次阅读 2016-8-7 13: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朋友圈, 心得体会, 微信

     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以前的那些QQ群、飞信群,更多的被手机微信群所取代。因此各种社交圈应运而生,什么工作群、学生群、中学或大学同学群、兴趣群、学术圈、专业圈和朋友圈等等,多得不胜枚举,让人眼花缭乱。既耗费了大量时间,也让人津津乐道,增加了知识,获得了信息,丰富了生活,但是也会带来烦恼。

前段南海风云,朋友圈也开始沸腾,有晒砸苹果手机的,有发贴号召抵制美、日、韩货的,有希望中美一战“爱国”的,真是不亦乐乎,不堪其扰。有时也能看到歌颂毛领袖,高唱红歌视频、为文革翻案的帖子。还有很多反美、反日、反韩、反印、反越、反菲、反欧的微贴,向党表忠心、歌颂伟光正的正能量贴子,也有宣扬西方民主和普世价值的,揭露社会阴暗所谓负能量的帖子,尽管很快被删,但也经常浮出水面。特别在同学圈、同事圈相互间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欢而散,甚至伤了几十年的和气。

这几天在思考,走进这各种网上社交圈,怎样才能成为群好友,由于本人水平、阅历有限,一点心得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一、工作圈和学生圈比较好,只用于工作和联系,一般风平浪静,只有事才想起用它,找人方便,沟通协商有关事宜。

二、学术、专业圈比较不错,开个学术会议能相互联系,进行同行交流、分享专业文章和信息也有一定作用,目前多数气氛不浓,不太活跃。

三、最热闹的是同事、同学和各种兴趣朋友圈,很多时候规定不谈政治,可能一个“正能量”的哥们硬转个周小平的讲话或微贴,一个毛粉硬要发个歌颂毛领袖的红歌,一个自干五来一个倒味口的“正能量”,一个被境外势力利用的公知来一段“实行民主好处多”。

本人思考的是这类群还是沉默不语为好,为了刷存在感,偶尔转发点心灵鸡汤的东东,如什么养身、旅游、人生警句等等。遵循卡耐基规则,不要试图说服别人,不要让每一个人都要理解你的观念。对那些左得要命的自干五、毛粉,他们有大旗做掩护,说起来理直气壮,他们被洗脑成功戴着花岗岩见上帝,你是不可能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对那些传播西方价值观的人,也不能太把自己当根葱,作为救世主来开启民智,奴才做习惯了,是不愿站起来的。要改变别人,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可见我党和教育部是非常英明的。

有朋友抱怨中学同学群里怎么有那么多人没脑子,对新的东西不接受、不理解。本人认为关键是有人不学习,大学也有同学是一样的。记得有个网贴说得好,要是让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该要变得多普通啊?如果中学同学都能与你一样见识,那几十年书岂不白读,你们阅历和思考岂不白费?没有什么好生气的,这是一个知识贬值的年代,群里做官的有人热捧,当大老板的有人献媚,唯有知识得不到尊重,要尊重也仅限于口头上,经过文革的人,这点一定会习惯的。再也不会有学术权威,公知成了国外势力代言人,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变成了叫兽,再也不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除了权力和金钱,这个社会再也没有什么被崇拜。

四、如果想发感慨,在思想上碰出点火花,你可以建个小群,找几个志同道合之人,聊的开心,言语不要过激,由于人数不多,网管也不会有太多精力注意,可以简单沟通,真正畅所欲言地无障碍交谈,还是找个环境优雅的茶社,品着名茶,听着轻音乐,来个置心推腹、一吐为快方为休的交谈,找到点小资的感觉和味道。

走进各种网络社交圈,摆正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圈里好朋友。

             

                                                            2016年立秋节写于金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7531-995040.html

上一篇:庆幸我没成雷洋
下一篇:爱国的欢乐比天高
收藏 IP: 121.232.244.*| 热度|

4 蔡小宁 李明阳 dulizhi95 houzheny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