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学生进入欢乐的照相阶段。毕业论文这个话题有点像爱情故事,永远也说不完、言不尽,真的不想谈,谈了会伤肝。读了李明阳老师的《一地鸡毛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14548&do=blog&id=897850)、林中祥老师的《我来说说我们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897966)和贾玉玺老师的《也来凑个热闹谈谈本科毕业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do=blog&id=898487)3篇精选博文感觉有点冰火两重天,本来不想说,但确实有点写博的冲动,难道真的让我欲说还休?
从三位老师的专业背景看,李老师是农学,林老师和贾老师是理学,看来学科差异较大,我就来补充一下工学的吧。
自从本人当系主任以来,一直到我主任退下来后,采取了毕业设计(论文)双向选择的好做法。首先每位老师出比自己带的人数多的题目,这样扩大选题范围。只公布题目,不公布题目属于那位教师的,避免因有的老师严格而没人报。学生像高考填志愿一样,有三个题目选择志愿,如果一个题有几个人报,然后让教师挑选,直到按一二三志愿选择。如果三个志愿都没被教师选上,就进行第二轮在剩下的课题填报,直到全部安排完毕。虽然这样做麻烦一点,但有下列好处。首先,绝大多数同学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课题,比那种按学号拉郎配的作法好得多;其次,学生在几十个课题中可能选出与自己将要就业的单位工作相一致的题目;第三,激发每个老师认真选题的热情,既要有创新,又要有吸引力,不然每次都是哪位老师的题没人选而不太好看。
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我们专业有搞建筑设计的、有搞材料研究的,也有做调查测绘的。基本是每周一次例会,汇报上周完成了什么,本周打算做什么,以此督促其进度。指导了30多年毕业论文,真的成九斤老太了,感叹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对李明阳老师的观点完全赞同。感觉另外两位老师是做高分子,理科可能就是做实验、分析,有实验室能拴住学生,相对好管一些。今年我是彻底投降了,每周来汇报就是找点资料做成PPT来应付一下。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天终于生气了,有三个星期的例会是有需要找我的就来,我等在会议室,如果什么没做就不要来了。本以为我生气,他们会好好做,结果真的不来了。只有一位被学校抽查的有压力才来了,且真正开始做了。本人举例说,假如我是公司老总,给你们布置了任务,几个月下来了,你们没做事,拿不出东西来,怎么好意思拿工资。
由于教学质量的大滑坡,毕业论文一地鸡毛是必然的。从去年开始,我系搞二次答辩,对那些太糊、工作量太少的同学答辩不通过,给几天时间修改,再进行二次答辩。这样刚开始还有点威慑力,估计时间长了也会变油了,现在只是老师辛苦,今年12人重新答辩,为了教学质量,苦点也值,但系里是没有权让人不毕业,那怕是延期毕业也不行,这就是可悲之处。
一位培养了四年的工科大学生,既不会画图,不懂技术,也没有掌握起码的专业知识,更不要谈能力,搞不好就跳槽。正如周立波所说,拿到那张文凭,是用父母血汗钱换来的收据,毕业了到企业报销。企业才不是傻瓜呢,波波又说:不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三流大学来的,那只能说明你们是坐软卧、硬坐、还是站票来的,来了以后是要看干活的,不会干活,就是从“宇宙真理大学”来的也没有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