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本故事纯属虚构,谁要是认真谁就输了!(来自江苏交通广播电台)
独立思考、原始创新,斟字酌句,构建模式,准确表达。
1)题目俗套化——题目没有特色,没有创新。例如最近的新冠疫情,今年支持了很多,但是如果一个申请书的题目是“COVID-19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是杰青一类的大项目,对于一般申请者来说,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细分到底要做什么,做深入了,做细致了,才有可能突出亮点,例如“COVID-19的病株变异机制”→“COVID-19的病株变异临界特征、机制与控制”→“COVID-19的Y型病株的存活和变异临界特征、机理与控制”,题目在不断的收敛,不断的在找具体问题,面向的对象更具体,研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关于题目,以前的都是可以查到,选择20个,甚至100个题目看看别人怎么写,千万不要以为中了的基金的题目都好,有的烂的很,因而从上百个题目中分析、讨论、斗争、甄别,思考到底哪些题目好,学习、模仿、修改、提高,形成自己题目的思想、套路和表达形式,否则只是模仿,没有创造,难以体现题目学术的思想。
2)摘要泛泛化——泛泛而谈,讲整体,没有具体的问题。摘要仅仅400字,一般的规则都需要用满,至少380字以上,因为申请书通常20页左右,把20页的内容浓缩到400字,如果就只写300字,显然不合适,不会讲故事,不会缩写之后再扩写,语言贫乏。摘要通常的问题是什么呢?只讲了一堆大道理、大背景,却很少提课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针对问题有哪些创新思想、解决措施、如何执行、预期结果等都很少,尤其是缺少一些具体的办法,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化大理论,换个题目换几个关键词用这个摘要也行,缺少针对性的看家本领,自然科学要有具体的方案。试想,如果摘要覆盖了正文的所有内容,从立项依据到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方案、预期结果等,而且他们各自在摘要中的比重和在正文中的比重差不多,那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摘要。有很多早期的摘要在科学网等平台都可以看到,值得学习、模仿、提高,但也千万不要以为成功的申请书的摘要都很好,也许有很多一般般,然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不同的摘要,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创造自己的摘要撰写思路、模式,形成摘要体现申请的学术架构与思想的方法。
3)意义政策化——地球、国家政策讲了一大堆,没有科学问题。科学研究有其学术独立性,探索自由性,同时也有地球、人类、国家、地方等需求性,尤其是近年来提倡深入大地搞科研,有时候会误以为国家政策就是科研的立项意义,从而找了很多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政策来阐述科研的重要性。政策是很重要,有政策说明或热点、或急迫、或疑难、或需求等,但是政策就是政策,政策和科学是两个维度的世界,不能简单把政策当作立项的依据,政策可以有,但属于是画龙点睛、彰显重要,和一般物质的客观规律有界限。因而如果想写,三五行足以。自然科学基金,顾名思义,还是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凝练问题,提炼具体的科学意义,如果能配以政策加以说明,相辅相成更好,如果没有,符合科学逻辑、反映客观规律的也十分合理。
4)依据科普化——给专家做科普讲座,而不是科学讲座。立项依据,通常大家都会说要通俗易懂,让外行看明白,内行看门道,这个真不好把握,假设一份关于碳化硅的本子,如果申请人花很长的篇幅介绍碳化硅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则属于做科普,理论上申请人应该默认评审专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也许评审专家从来没做过碳化硅,但是家里有陶瓷的书,拿来翻一翻不用十分钟就能找到,用专利审查员的话讲“这些是本领域的公众常识”或者,通过简单的查询,甚至百度都可以搜到的知识,看着是科学,实际没深度,只能算作高级科普,对于科学问题本身的阐述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一些概述的,基本的知识不能多写。那写什么?尽快进入问题、进入主题,尽快说出碳化硅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进展,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有什么独辟蹊径的思考等,预期可以取得什么结果,一步一步,层层递进的讲好科学故事,论证明白自己的学术思想。
5)文献罗列化——很多文献,只有罗列,没有评述。国内外进展必然需要文献的支持,曾经听人说过,把所有大佬的文献都拜一遍,列到参考文献里面,万一大佬评审,看到我的引用,微微一笑,大笔一挥,优先资助,其实不然,大佬能成为大佬,都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大佬通常喜欢、欣赏有思想的同行,一般不会因为引没引用而失去独立的判断力,再加上目前期刊大爆发、文献大爆炸,引永远是引不完的,所以文献要有选择,而且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有恰当的评论,就是有观点,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或堆砌,简单的罗列堆砌只能给人凑篇幅的感觉,而不能展示申请人的科学思想,所以选择文献非常重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引不在多评述则好,引用文献要处处为申请书的整体科学构想做铺垫时刻 想着这个文献如何支撑我的学术思想、如果替换成另一篇行不行?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科学的故事。
6)内容方法化——写的是怎么研究,而不是研究什么。有很多高人讲过这个问题,包括曾经广为流传的经典“基金申请技巧讲座——第四军医大学科研部-苏景宽”讲座,想当年反复的看,反复的琢磨,苏老师写的非常好;还有曾经流传的郑强教授在郑大的讲座,反复听,反复学,反复的体会。但是每年仍然能看到少量的申请书,不知道研究内容是什么,经常会把怎么研究、就是研究方法写成研究内容,从而导致研究内容方法化。研究内容是要写:研究什么?回到what的问题,而不是method的问题,要研究什么,仔细思考,写细了,再细化,例如:面条的色香味养,色包括哪些色,香包括哪些香,味包括哪些味,养包括哪些营养,每一个都关联哪些问题,揭示哪些科学道理,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角度阐述。
7)科学问题技术化——写的是技术问题,未能理解科学原理。例如我的学生写开题报告,课题难点说是实验操作称量的误差,这是个困难,但只能说明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比较艰苦,而不是客观规律的难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称量的误差都可以避免,不是不可避免的科学问题。此外,面向大地开展科学研究必然有一些现场问题,但是现场问题一定有其科学的道理和内涵,而不是仅仅是简单的现场难题。认识众多的企业家,通过思考、思索、试错,问题解决了,产品性能提高了,出口海内外了,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是什么?不知道,就是问题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物理化学数学本质是什么,要阐述,自然科学基金追寻的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也就是客观规律,而不是简单的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那是工程项目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基金应该干的事,因而一定要探索工程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借用任正非的话,基金也应该是“向上捅破天”,即使向下扎到根,但最终也要像钻天的杨树一样,向上捅破天。
8)图片网络化——比较随意的从网上找图片。写申请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工程技术必然和现场、实验、数据密切相关,不可避免的会引入一些图片,而立项依据部分,有时候会看到申请人从网上或书上下载的一些例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应用场景的图片,评审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哦,网上挡的图,不是自己做的,简单的科普化的图,和科学问题没有关系的图等等,这些都会拉低评分,所以如果用图,至少自己拍的图或者自己画的图,如果自己不会画,画个草图,请学生、同事帮美化美化,既然是图,就需要体现科学的思想和内容,要埋伏研究背景、科学问题、解决方法等。
9)创意跟踪化——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自然科学基金32字方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 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其核心还是原始创新,例如独辟蹊径也是原始创新,开辟一条特别的路径;因而基金必须原创,经常我们会问,感觉每一个想法,都有很多人在做,都有很多发表的记录,找不到创新的地方;或者不管前人做过没做过,就说是我创造的,首创、首次等等。其实创新也不是太难,通过细化课题的思想,科学研究讲究的是深和尖,就是理解的越深越好,不怕小,怕的是你的创意不够,所以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同之处、抛开旧的的地方、建立新的的东西、从来没有过的、独到的见解等,当然,这种寻找是基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工程的角度;如果基于工程应用,发明了低成本的工艺方法,那解释清楚其中的基本原理就是创意,而不是关注降低了多少成本,具体成本多少和基金没关系,成本的原理和基金有关。
10)基础人才化——讲获得什么帽子,完成了哪些项目,却缺少科学的研究。经常看到一些本子,在研究基础部分,总是在讲获得了哪些荣誉,从学校到省里到国家,完成了哪些项目,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基础就是基础,是针对本申请的基础,获得哪些帽子、完成哪些项目很重要,但是这些帽子、项目和本申请的科学关系是什么?需要准确把握、理解和表达,不能用帽子、项目替代有针对性的科学基础,基金讲的是发现客观规律,帽子不是规律,项目也不是规律,帽子和项目的结果或科学发现是规律,所以基础讲的是针对研究背景、针对申请本身,做了哪些试探性的工作,观察到哪些初步的现象、取得哪些初步数据,这些工作、现象、数据等对未来项目起到哪些支撑作用,或者前期帽子项目有哪些客观规律的发现,在这些基础上有哪些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保证申请的顺利完成,而不是故左右而言他,说的和科学规律没关系。
11)整体工程化——面向工程,没有提炼出科学问题。尽管有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但是工程技术就是工程,自然科学就是科学,工程和科学的区别无论汉字还是英文都不一样(工程:土木建设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例如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化学工程等,P379;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P639,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所以工程和科学的区别非常明显,自然科学基金是反映自然客观规律的基金,就算是面向工程问题,也需要反映工程问题的客观规律,而不是要解决工程问题,更不是简单的提升指标。
构思:2020年初;一稿:20210103;审核发布:20210109;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经常提问,写的观点可对?仅仅为您的批评、批判、思考提供一个引子......
其他博客:基金撰写:字 词 句 段 篇 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218212.html
基金申请书中的图——如何运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160371.html
基金申请的几个态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957594.html
基金摘要撰写的以管窥豹式体会: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95795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