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shil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shilang

博文

哪些物种才是真正的珍稀濒危植物

已有 7893 次阅读 2014-1-1 14: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二〇一四年伊始,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我心所想而且已经开始做的,是回答中国到底有哪些珍稀濒危植物。

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已经发布的一些名录错误很多,许多名称根本不是真正的物种,本来属于同一物种的被分为不同的物种对待,导致保护措施错误,如此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科研系统介入不够、强势政府主导不属于自己业务范畴的工作、多部门管理互不信任等等。

其实,哪些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目前仍是科研单位最清楚,应该由科研部门通过研究提出建议,国务院用法规形式予以公布,政府部门负责保护执法。现实是,环保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自提出自己认为的珍稀濒危植物名单。由于部门利益(主要是研究经费)不流出本系统,这些部门名单不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所提出的名单带有很强的部门色彩,不能真正反映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实际情况。因此,中国究竟有哪些珍稀濒危植物应该由非利益相关科研单位提出。鉴于植物所在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传统和力量,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这个职责。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项工作要解决八方面的问题。(1)提出最全面的珍稀濒危植物名录。这是最容易的事情,但要不漏掉应该列入的物种还是需要充分了解所有的物种,而了解所有的物种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2)评估这些物种的客观真实性。这是必须做但难度极大的课题。一些分类学家以为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然。如果分类学家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恰恰相反,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并非分类学家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进化生物学家的事,只是分类学家不适当地卷入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幸运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有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3)给每个珍稀濒危物种以正确的名称。这是分类学家的工作。随着科学发展,原来的错误逐渐被纠正,但分类学家跟不上,致使许多物种的名称还沿用以前的错误的名称,影响国际交流和信息获取。(4)确定濒危状况或等级。IUCN有一整套技术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以期客观评价珍稀濒危程度。(5)调查核实实际情况。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组织实际调查,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6)遗传信息数字化。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的信息极少,尤其是遗传信息。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必要的样品,获取必要的遗传信息,对保护和利用都是必不可少的。(7)快速准确鉴定珍稀濒危物种。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执法面临对物证材料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难题。“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http://www.brep.ac.cn)的建立初步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但还需要不断升级与完善。在某些情况下,利用这些通用的条形码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用针对性的分子标记。(8)建设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将所有有关珍稀濒危植物的信息,尤其是分子鉴定信息,汇总起来,使大家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帮助,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过去的一年是改革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年,2014年将是改革推向深入的一年。在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与保护方面,我们有理由期望通过改革消除弊端。各职能部门放弃部门小利益,着眼国家大利益,切实推进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与保护走上一个新台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9607-754855.html

上一篇:植物分子系统学培训班
下一篇:进化叶绿体基因组学研讨班
收藏 IP: 221.221.214.*| 热度|

1 梁红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