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非洲的智人,一部分向东南移动,早在6~8万年前到达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大约3.4万年前,带有N单倍型的古老分支发生分化,形成带有N单倍型与带O单倍型的两支,分别对应炎帝+蚩尤家族和黄帝家族。
1 炎帝+蚩尤家族的迁徙
炎帝+蚩尤家族都属于O单倍型的黄种人,他们又分化为两种类型,O1(炎帝家族)和O2(蚩尤家族),O2类型再分化为O2和O3两种类型。随着温度升高,冰川退却,占据东部的O单倍型的黄种人于2.5~3.0万年前开始北上。O1顺着海岸线北上,进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O2和O3经广西和云贵高原北上,一部分沿长江进入江汉平原,另一部分进入四川和黄河上游。带O型单倍型的黄种人多为农耕民族,生活更有保障,基本上滞留东亚这片土地上,人口膨胀更快,构成了如今中华民族的主体。
2 黄帝家族的迁徙
带有N单倍型的黄种人有5大族群。(1)祖先型,遗留在华南与东南亚,数量极少。(2)N1型,主要是藏缅语系和藏语系人。(3)N1a型,中亚人居多、(4)N1b型,N1单倍型中比较古老的单倍型,分布西伯利亚和中亚,黄帝家族属于此类型。(5)N1c型,最年轻的族群,欧洲人群,尤其是俄罗斯、芬兰的北欧人。2.1万年前,部分带有N单倍型的主流黄种人举族从缅甸从西线快速向北进发。1.2~1.8万年前到达华北,1.2~1.4万年前到达西伯利亚,0.8~1.0万年前到达中亚和北欧。带N型单倍型的黄种人可能习惯于游牧习惯,匆匆穿过中国大陆,前往更欧洲。属于N1b类型的部分人滞留在中国北部,形成黄帝集团。由于北方生存环境恶劣,可承载的人口少,加上O型人北迁,N型人逐渐与之融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聚居地。
3 其他非主流家族
拥有D单倍型的家族最早北上,5~6万前就从东南和华南向北迁移。拥有C单倍型的家族紧随其后,约4万年前沿海岸线北上。当然,还有其他家族和其他非主流入口进入中国,如四川一带F2的彝族人。这些最早进入中国的人被称为原始汉人,在与后来进入中国的N和O人冲突中被消灭或者被同化,保留下来的人不多。
4 阪泉之战与逐鹿之战
不同时间北上的队伍很多,滞留在中原大地上的队伍在4000年前形成三大集团:黄帝集团,N单倍型,代表性文化为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占据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并向东和南部扩张;炎帝集团,O2a-M117单倍型,代表性文化说是仰韶文化(可能不是炎帝集团的文化,因为属于仰韶文化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庙子沟人都是N,可能是文化趋同),占据黄河以南地区并向北向东扩张;蚩尤集团,O2a-M7单倍型,代表性文化是大汶口文化(N比O多),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并向北和向西扩张。传说黄帝与炎帝是兄弟,其实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父母都不同,而且N与O的分化也很早。相反,炎帝与蚩尤的关系更近。
涿鹿之战发生于距今4,600多年前。炎帝的触角伸到黄河以北地区,首先与黄帝发生冲突,阪泉(据说在山西运城一带,另一说在河北逐鹿一带)之战失利,与黄帝讲和,尊黄帝为主。不久炎帝又与东边的蚩尤发生冲突,不敌,请黄帝帮忙。黄帝正要向南扩张,于是与炎帝合作,在逐鹿(河北省涿鹿县,另一说法在距离蚩尤大本营更近的山东汶上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黄帝成了天下共主。以这两次战争为代表的民族矛盾,使各民族充分接触并融合,奠定了华夏的人文基础。
5 丢失的历史
历史记载夏商周的君王都是黄帝的后代,其实不然。商王的Y染色体属于C型而不是N型。早期的君王是选举制而不是继承制,这也好理解。历时记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尧和禹是黄帝的4世孙,而舜却是8世孙,不太有名的人物被人们遗忘了,历史留下了空白期。成汤(黄帝第17世孙)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殷商,到公元前1046年灭亡,历时554年,而周武王却是黄帝第19世孙,怎么可能!
从4600年前的逐鹿之战,到公元前1046年殷商立国,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历史记录空白。
6 三星堆人
三星堆目前还没有人的DNA测序结果,无从了解其Y染色体类型。三星堆人估计不是早期到达者,更可能是已经有高度文明的西亚人经印度北上,到达四川并定居下来。三星堆人显然很早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可能天府之国的生存环境太优越,忘记了弱肉强食的外面世界,没有将青铜器用在武器制造上。三星堆人为何人所灭,仍然是未解之谜。从时间层面上看,三星堆灭亡时间恰好在商周更替之时。有人说参加牧野之战的蜀军为周所灭,但不能由此推说三星堆为周所灭。更可能的情况是文明程度不高的族群,趁武士们离开,偷袭了三星堆,屠杀了人们,毁灭了其文化。对于低级文明族群而言,黄金、青铜器、象牙、海贝,并不是他们所珍视的物品。一个族群视为珍宝的东西,对另一个的族群来说,可能等同于垃圾甚至邪物,灭了才解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