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的期刊诞生了。感觉应该是PLoS ONE, Scientific Reports, PeerJ之类的Mega journal。这类期刊已经不少了,如果再办新的,还能有什么新花样呢?看完它的介绍之后,联系我们社会的变化,感觉它的意义不止是它的网页上所介绍的,或许它将开启共享经济时代科学研究的新模式。
我先简略介绍一下共享经济。在一个单双号限行的城市,你有一辆尾号5的车,他有一辆尾号6的车,两个人共用这两辆车。就等于单双号限行政策没有影响你们的出行。两个人、两辆车,可能由于活动空间不一致,很难做到完全互补。但如果很多很多人参与共享,每一个人的车在自己不需要的时候为他人服务,或者顺便为他人服务,限号也就不会再限制大家的出行了。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滴滴、快滴和Uber吗。同样,世界各地各有各的美景,我们没有能力在每一个景点购买一套房子。但又希望外出旅游有“居家”的感觉。怎么办?住宅共享的Airbnb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共享经济的前提是自由流畅的网络信息。
科学研究,有没有可能出现共享模式呢?
当然,广义的共享科研在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出现之后就已经出现了。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在世界上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才智,创造新的成果。顺便批评一句我们的传统医学和武学,祖传秘方不与人分享,甚至家庭内部穿男不传女,这样的祖传秘方只能是几百几千年前古老智慧的凝固,古来智慧僵化在那里,没有发展、没有生机。
在前人基础上的某一项科学研究,现在一般是一个课题组独立完成。如果一个研究就是简单的拿着望远镜看天空,一个课题组自己就可以完成了。但现代科学所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三头六臂,一个课题组做不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现在科学界特别重视合作(国际交流竟然作为项目结题的成果之一,哈哈,这是有点过了)。但合作一般限于熟人之间、或者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合作者之间。对于大工程项目(如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可以提前预期、规划清楚,需要哪些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计划好。但很多基础科学问题是很难预期的。你的弱势(自身的经验、能力和客观的实验设备经费),往往是在科研工作开展到一定阶段才慢慢暴露出来的。研究已经做了一些,但与一个完整的story还有很大距离。做不动了,怎么办?这个烂尾工程,到茫茫人海中去找合作者,帮助你完成它。要不,你只能放弃了,因为传统期刊一般要求一篇论文是一个完整的story。
Matters就是这样一个期刊,它发表科学研究中的烂尾工程。你的弱项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强项,你发表的烂尾工程,可能正是另外一个课题组越不过的障碍。这种情况下,你的烂尾工程如果发表了,世界上某个角落里的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可以继续你的工作,开始接龙游戏。他做了一些又做不动了,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的结果之后再接上。这样多个人的接龙游戏,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story。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共享方式解决烂尾工程确实是一条路,但是对科研人员荣誉上的回报怎么计算?一个大型协作组合作完成一项大的项目,可以发表一篇Nature或Science,这种科研协作带来的却是多篇Matters。显然前者华丽荣耀,后者平淡寂寞。但这里有两条提醒大家:一、即便是完全从功利的角度看,做Nature/Science论文几百个作者中的不前不后的一个,与一篇普通期刊论文中的主要作者,孰轻孰重也很难说。二、预先组织计划好的科研协作就好比计划经济时代的合作社,有一定效率。但这点效率,与共享经济时代的Uber/Airbnb相比,那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从Matters的介绍看,这一期刊不仅在理念上有创新,technical上也有一些创新。论文发表之后,作者和读者还可以对之进行补充完善。为了照顾作者对高水平期刊的心理需求,投到该刊上、被审稿人评价特别好的论文,发表期刊的名称叫Matters select,普通论文才叫Matters论文,实在发表不了(审稿人反对)的论文也可以存放在Matters archive,也可以让读者看到。Matters select相当于BMC公司的旗舰期刊BMC biology和BMC medicine,估计也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影响因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