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很少更新博客了,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学术研究和行政事务较多,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第二,很久没有看论文和看书,没有新的、成熟的想法;第三,有些想法成熟,但是不太适合公开传播和讨论。我最近在课堂上经常劝告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少上网。为什么呢?
网络时代,各种新闻和观点很多,传播也很快,但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就是新闻和观点趋同化。似乎周围的人都看网络新闻、都在转述微博或微信上的消息、一段时间内甚至都在谈论同样的事情和复述同样的观点。工作一天累了,浏览微博、微信和网页当然更轻松了,有多少人还愿意去读经典著作、看一堆论文、撰写原创性的评论文章呢?一句话,网络让人变懒了!
在这种背景下,“意见领袖”们提出的各种关于改革的方案很多,藉以“顶层设计”大旗,也有较大的市场。但说实话,我认为网上的很多改革方案过于抽象,或者过于肤浅,或者完全是空谈。我很难理解,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信奉少数几个人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可以解决深层次改革的顽症?难道他们忘了哈耶克的提醒吗?少数人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旗帜下设计的社会最优方案很可能是“致命的自负”!更难以理解的是,很多学者、专家甚至比普通人更热衷“顶层设计”。似乎只要最高层有决心了,立马有一批最优的改革方案会被一批一流的学者设计出来,从此下一步的改革就走上了阳光大道。真要有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改革方案,为什么现在一直没有发现?为什么很多在底层搞改革试点的地方没有探索出来?
我也参加过去年的莫干山论坛和一些高层次的改革论坛,发现很多年轻人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体制内很多政策也不了解,但都在兜售自己的方案,以至于对改革方案的描述往往过于形而上,无法深入和具体,而且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一套具体的、得到广泛认可的改革方案。
我希望年轻的学生多读书,比如像资中筠说的多看看关于民国时期的书,因为那时先驱们思考了很多我们也在思考的问题;多实践,特别是去改革开放的一些前沿阵地——那些在探索各类改革的地方,多看看、多总结、慢归纳;少上网,别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