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伏”

已有 8680 次阅读 2015-7-18 07:42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三国演义, 京剧, 伏羲, 说文解字, 伏天

说“伏”

暑伏天,过去晚上都要到室外乘凉,大家在一起聊天。如今没有了乘凉的习俗,那就在博客里随便聊天,也算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吧。入伏好几天了,就说一说“伏”字。

伏字,单人旁一个犬。伏跟犬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就是人像狗那样趴着,这或许有道理,但那是今人说的。我们说汉字,还是应当看看古人特别是汉人(汉代人)怎么说的。东汉的《说文解字》:“伏,司也”。南唐人徐铉注:“司,今人作伺”。这是说,这里的司就是伺。伏就是伺候的人在一旁低头哈腰地待着,就像狗老老实实地候着它的主人。“伏伺即服事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服侍。我们如今有时还骂某人是某某人的狗,这能够让人想象出这个伺字的含义。“引申之为俯伏”。当走狗的常俯伏于主人的脚下,所以引申为俯伏,也就是“趴着”。用古人的话,就是“伏,覆也”(《释名》)。这才是我们如今常用的伏的意思。

趴着睡觉影响呼吸,对身体有害,所以圣人告诉我们:“寝毋伏”(《礼记·曲礼》)。

当然,趴着并不一定是睡觉。说一个故事吧。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时,受到楚成王的优待。以后晋楚交兵,晋文公后撤三舍,以示报恩,后来晋国大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实际上,据《左传》说,临大战时,晋文公还是胆怯的。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他与楚成王打架,“楚子伏己而盬其脑”,就是梦见楚成王把他打翻在地,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浆子,于是很害怕。而他的舅舅子犯却说:好兆头!“我得天,楚伏其罪”。你朝天躺着,看着天,就是得了天意,楚王趴着,表示“伏罪”。您看,这里同一个伏字,得到了另一种解释。

古人伏地表示畏服,伏和服是同一个意思,同音同义。我看服字还是因为与伏同音才有了“信服、顺从”的意思。再讲一个故事,还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借口许国朝贡周王不及时,找来鲁国、齐国一起讨伐许国。郑国的将军颖考叔十分勇猛,率先举着郑庄公的大旗冲上了许国的城墙,但是,另一位将军子都嫉妒颖考叔,就放暗箭射死了颖考叔,但是联军还是攻下了许国。京剧《伐子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战争胜利以后,“赃物”许国怎么处理?鲁隐公明知自己出力不多,也就乐得谦虚一下,说,你们说许国不及时朝贡,我才跟你们一起来讨伐它,如今“许既伏其罪矣”,“寡人弗敢以闻”(许国既然已经伏罪,我就不要什么战利品了),“乃与郑人”(让郑庄公处理了)(《左传》)。这里的伏罪,也就是服罪。实际上,这个服是制服,(强迫)使服从的意思。类似的词,还有“伏诛”、“伏辜”、“伏法”等等词,其中伏与服都是一样的意思。

当然,需要说明“服法”一词。这是一个现代才出现的新的用法,就是表示违法者服从有关方面的法律判决,所谓“认罪服法”。这才与“伏法”一词意义不同。这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伏,是趴着,于是“引申之为隐伏”,也就是藏起来,伏藏。打仗的时候,便是埋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是《老子》上的话,这个伏字也是伏藏的意思。把伏字做声旁的字,也都是这个意思。例如,袱就是包袱,是把物件包藏起来的布单。茯苓,是藏在地底下的菌类,过去的“仙人”就挖那东西吃。现在正是伏天的伏,也就是伏藏的意思。夏属火,秋属金,火克金。在夏火太盛的时候,秋金要伏藏起来,以免受到伤害。

前些天,有人说今年的伏天有四十天之久,热的时间更长。这是没有道理的。一般地说,气温的高低与节气即阳历有关,7月前后总是最热,到了8月中旬,大多数地区便开始凉爽了。而伏天的开始和结束是与所谓“庚日”相关的。六十甲子,一天换一个,日复一日,每十天一个庚日,周而复始,它与月、与年、与节气都没有关系,与天气更是完全无关。哪一年夏至以后庚日早一点来,就有可能伏天就四十天。像今年,6月22日夏至,23日就是一个庚日(庚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便是7月13日(庚寅),就入伏了。立秋后还有一伏,到8月22日(又是庚午)结束。这样就是四十天了。如果哪一年夏至以后七八天才是庚日,那不用说,伏天就一定是30天了。所以,伏天是30天还是40天,与天气热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如果要说在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人中间,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姓伏的人,我看当数伏皇后,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知道她的。这是汉献帝的皇后,她勾结她的父亲,企图发动政变除掉曹操,结果满门被曹操所杀,连汉献帝的两个儿子也不能幸免。京剧《逍遥津》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其中的高派唱段十一个“欺寡人”排比句,当年是风行全国的“流行歌曲”。戏曲和曲艺是过去老百姓得到历史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可是也给老百姓留下了不少误会。一个是科举考试,好像谁都可以随便到京城考试,于是金榜题名似的——这个今天不说,以后有机会再说。另一个是皇后,似乎谁漂亮、能够得到皇帝的欢心就可以做皇后。其实完全不是的,皇帝讨一个小老婆,立一个妃子较为容易,立皇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立皇后通常是一个政治行为,皇后家族通常是名门贵族。拿伏皇后来说,她家族是随着汉代的兴起而兴起,到她这一代已经是连续十六代兴旺发达的望族了。

当年汉高祖刘邦打下了天下,要治理国家,还是要靠“文治”,可是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特别是秦末多年战乱,古代的文献流失殆尽。《尚书》是历代传下来的官方历史文献,却找不到了。汉文帝听说有一个原秦朝的博士,济南人伏生,熟悉《尚书》,就派了晁错去向伏生学习,这才留下了一部残缺不全的《尚书》。《尚书》在汉代是官学,伏生的再传弟子们许多都成为帝王之师,位列公卿。他的后代也多为经学大师,出仕做官而有名的有:伏理(成帝时高密王太傅),伏湛(光武帝时大司徒,封不其侯),伏隆(光武帝时大中大夫),伏无忌(顺帝时侍中),一直到大家熟悉的伏皇后之父伏完,四百多年家族兴旺发达。最后因政治斗争,家族凋零。

这个济南伏生的祖上,是孔夫子的弟子,名列七十二弟子之列的宓子贱。据说他在单父做宰(如今山东单县的一把手)的时候,只是天天在大堂上弹弹琴,就把单父治理得好上加好。于是,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成语“鸣琴而治”就被用来颂扬最优秀的县令。宓在这里读伏,也有人说应当是虙子贱,大家弄错了,写成了宓,也有人说没弄错。究竟有没有弄错,我也不好说,因为那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所说。反正两千年来大家都这样混着用,宓、虙、伏,没有什么差别。

再往上推,就推到了“人文始祖”伏羲那里去了。这个人(神)的名字,伏羲、包羲、宓羲,两千多年来,各种写法都有。照我看,伏、包、宓,不但字音相近,字义也差不多。古代没有声母f,声母为f的字,古代大多为声母b。古人说鸡伏卵,今人说鸡孵蛋。南方人至今把孵读成bu。据王力先生说,韵母ao在上古当发o,这样伏和包的古音就极相似。伏为伏藏,藏起来。包也是包藏起来。因此,包就是伏,包袱的袱的衣旁是后加的。宓,《说文》称“安也”。伏藏起来就安全、安宁了,后来加一个山,成为密,藏在山里,那就更加安全、秘密了。所以,伏、包、宓,本来就是一回事情。当然,我不是文字学家,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06274.html

上一篇:我们需要当代的“国风”
下一篇:氦 缘
收藏 IP: 218.58.11.*| 热度|

24 郑永军 李伟钢 朱晓刚 李竞 武夷山 李天成 黄贵强 黄永义 侯沉 王海洋 刘全稳 刘光波 张士宏 文克玲 麻庭光 刘光银 王家冰 尤明庆 zjzhaokeqin biofans doctor5 htli jiareng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