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怎么学,向谁学 精选

已有 7232 次阅读 2022-12-28 08:0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怎么学,向谁学

人一生下来就在学习,学习呼吸,学习吃奶,学习听声音,学习看东西,学习手舞足蹈,学习翻身、抬头、爬行、坐起、走路、吃饭、说话……,所以婴儿和小儿是最会学习也最虚心学习的。学习的对象通常就是其父母特别是母亲。

到了上学的年龄,儿童就要到学校学习了。读书是学校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内容。中小学首先学的是学习的本领,识文断字是过去的说法。文就是字,古人没有标点符号,要看懂别人的文章,首先需要断开文句。现在的文章都有标点符号,看文章也就容易得多。不过识文断字这句老话却依然留了下来。能够看懂别人的文章,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最基础的学习。中小学花那么长时间去学习语文,这是最重要的课程。中小学还要花气力学习数学、学习科学、学习体育、音乐、美术,更要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到大学或者专科学校还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就是说,人的青少年时期,差不多都在学习。学生们学习的对象除了书本和其父母之外,教师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对象。好的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学生终身崇拜的对象。

到了成年参加工作自己成家立业之后,不少人就不大注意学习了,更准确地说,是除了自己的职业所需之外,不大学习其他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东西了。

一个人不学习,当然是难以有进步的。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东西,要么忘记了,要么过时了。所以,大家看如今朋友圈或聊天群里传来传去的东西,很多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似是而非的,甚至索性就是荒唐的流言。

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工厂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地方甚至一个更大的单位也是如此。企业或单位不学习,技术不更新,就往往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而这时候的学习就往往不是书本上的学习了,要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世界。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比一比,哪些地方是别人比我们做得好的,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即使此人与我关系并不好,也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越是竞争的对象,越是要看到它的长处,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样的盲目骄傲自大没有不失败的。

对于说自己好说自己了不起的旁人,其实真的要考察一下他的动机。这一点,中国的古人就说得清楚。《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说邹忌比“城北徐公”漂亮的,不但有爱他的,有畏惧他的,更可怕的是那些有求于他的。如果真的把有求于他者的话当作好话,那就没有不吃大亏的。

在这个意义上,睁开眼睛看就是学习,只有好好地看,才能够弄清楚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过去的先进不等于现在也先进,过去的落后也不等于现在还落后。这就需要不断研究新的状况,要睁开眼睛看看现在的状况。我们当然要研究先进者,看看他们先进在什么地方,有哪些问题上值得我们学习,还要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够先进。也要研究他们在先进的同时,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样,我们在学习他们的时候才能够避免产生这些问题。

当然,对于后进者,我们也要研究,一方面即使是总体落后,也还有部分先进的地方,这也是应当学习的。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研究其为什么落后,有没有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这个意思。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我们现在理解这里的学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当然,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的时候还没有“书本”,书是有了,那只是竹简一类的书,没有纸张钉起来的书本),更是要从实践中学习。而睁开眼睛看周围的世界就是最重要的学。只有睁开眼睛看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与先进者的差距,才有前进的方向。

我们做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也要先作文献调研。文献调研工作做得不仔细,很有可能就是白辛苦,做了无用功,作重复的劳动。当然,学术研究有一个好处,就是绝大多数学术成果都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刊物上。在这个意义上,查文献也就是睁开眼睛看周围的世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69428.html

上一篇:发烧为什么会减体重?
下一篇:春夏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为什么比现在轻?
收藏 IP: 119.162.58.*| 热度|

21 武夷山 王安良 郑永军 张学文 尤明庆 谢钢 王启云 檀成龙 张晓良 晏成和 王涛 周忠浩 刘欣 冯圣中 许培扬 信忠保 梁洪泽 王德华 白龙亮 孙颉 赵庆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