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做哪些工作?
9月10日是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正好是中秋节。各个学校在临近教师节时,往往要表彰优秀教师,领导也往往会对教师提出希望。学生和社会各界则会对教师唱唱赞歌。
我一辈子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做教师,1981年研究生毕业以后直到退休都做大学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想想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哪些工作是有意义的,是大学教师应当做的呢?
首先应当是教书。各个高等学校的教师,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无论什么专业,教师总是要教书。这里的教书是指把某一门课程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授一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师所做工作,要做的努力,都环绕这个主要目的来进行。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思想,还要使学生有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科学思想都不是空的,不是说口号,不是讲教条,这要贯彻在我们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个过程中。
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教师的讲授。有不少人说主要应当让学生自学,要让学生能够自己看书学习。如果大学的课程是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够完全弄懂的,那还要大学干什么?学生自己看书自学就容易学懂的课程就不应当出现在大学。
实际上,教师的讲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电脑网络上的“慕课”之所以不是万能的,就是好的教师能够与学生交流,把它的讲授最接近学生的水平。教师讲授起点太低,学生听起来没有味道,他都懂了还听你唠叨干什么?教师讲授的起点太高,学生坐在那里如听天书,不知道教师在说些什么,也就没有趣味。
所以,教师在讲课,是要与学生交流的,这种交流往往不需要语言,常常只是眼神和表情。教师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表现,可以知道自己讲课的效果。而要使得自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而修正自己的讲授难度,就需要靠自己课前的准备,靠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
只有教师对于讲授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讲授时有弹性,伸缩自如。对于一个要点或难点,能够从问题的前后左右,分析清楚,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弄懂。能不能这样做,做得好不好,是由教师的本领大小所决定的。
所谓备课,并不是背书,并不是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是教师自己要把问题搞清楚,深入理解。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所以,教师的备课是一个重点,是教师要把可能的问题都搞通。这样,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化几天的时间也完全可能。
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问题是容易混过去的,教师要把问题混过去容易得很。学生不容易发现,领导更不可能知道。
但是,好的教学,这样真正为教学服务的“备课”,很难有立刻看见的效果。在如今教书论量不论质的大环境下,在教师的被明显看得见的任务压力如山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自我原谅自己,得过且过,看上去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可。
另一方面,现在教师们做的很多工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对教师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效果,对他们的教学效果的改进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举例来说,他们需要为课程填写无穷无尽的表格。从课程的一开始直到考试的结束,报表不断。好不容易弄到考试完毕,报上学生的成绩,还要写课程总结,写质量评价报告。要重复课程目标,还要分清楚目标1、2、3。要总结出“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写出来“课程目标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随堂测验和考试试题的评分标准”,要把各种成绩填表、画图。要“对各目标达成度作总体分析”。画目标达成度的散点分布图。写达成度和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最后给出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及措施。还要找出过去的课程评价值的结果,检讨本年度课程教学环节发现的问题、相应持续改进的措施以及描述预期将可能达到的效果。最后还要把所有的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志、考勤册、作业题、作业扫描、作业标准、考试试题、考试标准答案、试卷、考试座次、试卷分析、记分册、成绩单等等一塌刮子归档。所有这些都还要找有关领导或分管人士签字。
教师还要计算毕业生的毕业达成度,要把毕业生的成绩拆分成几个模块,分清楚哪些是支撑毕业指标点1的,哪些是支撑2的,要翻到前几年的成绩,然后再计算。
这样的“教学工作”,对于实在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多少好处?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多少好处?我看不出来有多少。繁琐的文牍主义,是懒惰的官僚主义的兄弟。上面所说的有些工作,即使需要做,也应当由专门的人员来做。让需要“高级思维”的教师来做许多平庸的文牍工作,实际上是对人才的浪费。
作为重点高校的真正力求做到“一流”专业的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应当有不断创新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使得研究生的水平接近于科学研究的前沿。一方面使研究生的能够做成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得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长期发展。
我们的管理制度似乎不支持这样做。管理者把研究生的课程固定下来,不是研究生导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开每一门课程都先要啰哩啰嗦地写一大篇“八股文”,目的、内容、要求达到的水平之类的东西。实际上,要开一门课程,一开始总是试着来,并不完善。一两年后逐步弄得像样子一点。而教师做这种工作是非常非常花力气的。他自己也是在学习,在整理,在探索,在提高。
这是高水平学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即使已经有了比较现成的资料,给学生新开一门课程也是很费精力的工作。这些事情现在恐怕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做,因为它往往只是吃力不讨好。
高等学校的教师是需要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但是,这也需要分情况。首先,要分清学校的职能,很多只是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专科学校,那里教师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很多医生也带学生,也可以算教师,但是他们主要是看病。对于这些教师就没有必要对他们强调科研工作。其次,即使是重点高校,那些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例如公共外语课的教师,主要工作就是教学,也没有必要强调他们的研究工作。当然,对于他们在做好教学或医疗工作之余,自愿做研究,是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或类似的情况之外,一般而言,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教师是需要做学术研究的。不做学术研究工作,他那个教学水平也不可能高。不做研究工作,就不可能深入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学生也只有在参加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才可能学习到做研究工作的方法。
学生在高水平大学里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学科的概念,一些抽象的理论,而且要学习怎么做工作,特别是怎么做学术研究工作。教师自己不做研究工作,当然不可能教学生怎么做。
教师做学术研究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以论文为评价根据的,它们只考虑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和论文的数量。甚至每年以此为“工分”来决定给教师的报酬多寡。这造成了人们只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
其实,做学术研究应当是真正有学术意义的。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不是论文一发表就容易看出来的。所以,如今的“立竿见影”的奖励办法实在不是好办法。除去那些作假和作弊的“论文”(那是必须严惩的),即使是很多正经的论文,实际上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今这样的评比和对论文的奖励政策,制造了大量意义不大的论文,其实也是对教师这种“高级劳动”的浪费。一个好的奖励政策,应当是鼓励教师作出真正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写出真正能够立得住脚的论文。
大学教师应当要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服务社会。各个专业的教师,有各自的专长,应当鼓励教师利用他们各自的专长,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服务。
他们可以为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献计献策,他们应当把各自领域的公认的学术向社会各阶层作宣传,从事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工作。可是如今好像没有人鼓励他们这样做。没有得到鼓励,而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多出论文才有实在的名利),所以做的人就很少。
大学教师应当到中小学去宣传学术,这是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可是现在恐怕没有哪一所中学欢迎大学教师去他们那里,因为中学并不在乎将来是否能够出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如今就有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考出高分的“状元”,考分才是第一位的。
如何使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做更多的有意义的工作,不要肆意浪费他们的精力和才华,这真是需要有关人士好好考虑的大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