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做哪些工作? 精选

已有 19801 次阅读 2022-9-12 08:1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做哪些工作?

9月10日是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正好是中秋节。各个学校在临近教师节时,往往要表彰优秀教师,领导也往往会对教师提出希望。学生和社会各界则会对教师唱唱赞歌。

我一辈子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做教师,1981年研究生毕业以后直到退休都做大学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想想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哪些工作是有意义的,是大学教师应当做的呢?

首先应当是教书。各个高等学校的教师,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无论什么专业,教师总是要教书。这里的教书是指把某一门课程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授一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师所做工作,要做的努力,都环绕这个主要目的来进行。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思想,还要使学生有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科学思想都不是空的,不是说口号,不是讲教条,这要贯彻在我们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个过程中。

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教师的讲授。有不少人说主要应当让学生自学,要让学生能够自己看书学习。如果大学的课程是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够完全弄懂的,那还要大学干什么?学生自己看书自学就容易学懂的课程就不应当出现在大学。

实际上,教师的讲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电脑网络上的“慕课”之所以不是万能的,就是好的教师能够与学生交流,把它的讲授最接近学生的水平。教师讲授起点太低,学生听起来没有味道,他都懂了还听你唠叨干什么?教师讲授的起点太高,学生坐在那里如听天书,不知道教师在说些什么,也就没有趣味。

所以,教师在讲课,是要与学生交流的,这种交流往往不需要语言,常常只是眼神和表情。教师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表现,可以知道自己讲课的效果。而要使得自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而修正自己的讲授难度,就需要靠自己课前的准备,靠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

只有教师对于讲授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讲授时有弹性,伸缩自如。对于一个要点或难点,能够从问题的前后左右,分析清楚,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弄懂。能不能这样做,做得好不好,是由教师的本领大小所决定的。

所谓备课,并不是背书,并不是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是教师自己要把问题搞清楚,深入理解。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所以,教师的备课是一个重点,是教师要把可能的问题都搞通。这样,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化几天的时间也完全可能。

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问题是容易混过去的,教师要把问题混过去容易得很。学生不容易发现,领导更不可能知道。

但是,好的教学,这样真正为教学服务的“备课”,很难有立刻看见的效果。在如今教书论量不论质的大环境下,在教师的被明显看得见的任务压力如山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自我原谅自己,得过且过,看上去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可。

另一方面,现在教师们做的很多工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对教师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效果,对他们的教学效果的改进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举例来说,他们需要为课程填写无穷无尽的表格。从课程的一开始直到考试的结束,报表不断。好不容易弄到考试完毕,报上学生的成绩,还要写课程总结,写质量评价报告。要重复课程目标,还要分清楚目标1、2、3。要总结出“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写出来“课程目标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随堂测验和考试试题的评分标准”,要把各种成绩填表、画图。要“对各目标达成度作总体分析”。画目标达成度的散点分布图。写达成度和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最后给出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及措施。还要找出过去的课程评价值的结果,检讨本年度课程教学环节发现的问题、相应持续改进的措施以及描述预期将可能达到的效果。最后还要把所有的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志、考勤册、作业题、作业扫描、作业标准、考试试题、考试标准答案、试卷、考试座次、试卷分析、记分册、成绩单等等一塌刮子归档。所有这些都还要找有关领导或分管人士签字。

教师还要计算毕业生的毕业达成度,要把毕业生的成绩拆分成几个模块,分清楚哪些是支撑毕业指标点1的,哪些是支撑2的,要翻到前几年的成绩,然后再计算。

这样的“教学工作”,对于实在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多少好处?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多少好处?我看不出来有多少。繁琐的文牍主义,是懒惰的官僚主义的兄弟。上面所说的有些工作,即使需要做,也应当由专门的人员来做。让需要“高级思维”的教师来做许多平庸的文牍工作,实际上是对人才的浪费。

作为重点高校的真正力求做到“一流”专业的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应当有不断创新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使得研究生的水平接近于科学研究的前沿。一方面使研究生的能够做成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得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长期发展。

我们的管理制度似乎不支持这样做。管理者把研究生的课程固定下来,不是研究生导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开每一门课程都先要啰哩啰嗦地写一大篇“八股文”,目的、内容、要求达到的水平之类的东西。实际上,要开一门课程,一开始总是试着来,并不完善。一两年后逐步弄得像样子一点。而教师做这种工作是非常非常花力气的。他自己也是在学习,在整理,在探索,在提高。

这是高水平学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即使已经有了比较现成的资料,给学生新开一门课程也是很费精力的工作。这些事情现在恐怕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做,因为它往往只是吃力不讨好。

高等学校的教师是需要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但是,这也需要分情况。首先,要分清学校的职能,很多只是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专科学校,那里教师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很多医生也带学生,也可以算教师,但是他们主要是看病。对于这些教师就没有必要对他们强调科研工作。其次,即使是重点高校,那些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例如公共外语课的教师,主要工作就是教学,也没有必要强调他们的研究工作。当然,对于他们在做好教学或医疗工作之余,自愿做研究,是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或类似的情况之外,一般而言,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教师是需要做学术研究的。不做学术研究工作,他那个教学水平也不可能高。不做研究工作,就不可能深入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学生也只有在参加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才可能学习到做研究工作的方法。

学生在高水平大学里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学科的概念,一些抽象的理论,而且要学习怎么做工作,特别是怎么做学术研究工作。教师自己不做研究工作,当然不可能教学生怎么做。

教师做学术研究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以论文为评价根据的,它们只考虑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和论文的数量。甚至每年以此为“工分”来决定给教师的报酬多寡。这造成了人们只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

其实,做学术研究应当是真正有学术意义的。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不是论文一发表就容易看出来的。所以,如今的“立竿见影”的奖励办法实在不是好办法。除去那些作假和作弊的“论文”(那是必须严惩的),即使是很多正经的论文,实际上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今这样的评比和对论文的奖励政策,制造了大量意义不大的论文,其实也是对教师这种“高级劳动”的浪费。一个好的奖励政策,应当是鼓励教师作出真正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写出真正能够立得住脚的论文。

大学教师应当要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服务社会。各个专业的教师,有各自的专长,应当鼓励教师利用他们各自的专长,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服务。

他们可以为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献计献策,他们应当把各自领域的公认的学术向社会各阶层作宣传,从事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工作。可是如今好像没有人鼓励他们这样做。没有得到鼓励,而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多出论文才有实在的名利),所以做的人就很少。

大学教师应当到中小学去宣传学术,这是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可是现在恐怕没有哪一所中学欢迎大学教师去他们那里,因为中学并不在乎将来是否能够出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如今就有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考出高分的“状元”,考分才是第一位的。

如何使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做更多的有意义的工作,不要肆意浪费他们的精力和才华,这真是需要有关人士好好考虑的大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54935.html

上一篇:杂说“白”
下一篇:原子与原子轨道
收藏 IP: 119.162.61.*| 热度|

43 郑永军 褚海亮 冯兆东 刁承泰 葛素红 夏辉 杨正瓴 尤明庆 秧茂盛 史晓雷 孔梅 郭战胜 王安良 周忠浩 王启云 张俊鹏 刘浔江 白龙亮 王明 王德华 王正庆 汪凯 苏德辰 郑强 晏成和 孙宝玺 徐志刚 韩玉芬 李陶 严夺魁 赵甫荣 徐义贤 胡宝群 梁洪泽 徐芳 逄焕东 郁志勇 曹俊兴 李东风 贾玉玺 郭嘉琳 彭真明 刘建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