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天,踩着碎雪,去听了今年最后一场
动保和护生文化讲座。刚看到海报时,我就觉得它很有戏剧感——不同于以往的公益、文学、哲学等“软”角度,这次是从法律“硬”角度入手;前几次演讲者多为面善的女性,而这次是一位非常入世的大叔。当强势的人介入慈悲的事业,会是怎样的情景?
常纪文老师两个小时的脱口秀(是不是高手都不喜欢用ppt?),果然很有戏剧张力,不负期待。如果说动物保护在中国逐步实现立法是一出大戏,那么他应该算是主角之一吧。一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初或许是被时势选择的,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本身的才能、坚韧、强大的内心等等越来越重要。
对于动保立法,他的一大出发点是“经济因素”——这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原因。比如,由于国人养殖动物的生长周期短、动物福利不达标,因此出口受阻。我们的速生鸡速生猪,根本无法出口。还有一个例子,2004年中国貉皮养殖业的一段视频被公开,一只貉子被剥了皮后,仍然活着,它还转过头来看自己的皮。后来几年,中国的貉皮出口量大幅下降,一些养殖户因此倾家荡产,以至跳楼。如果能提高动物福利,让动物按照正常的节律生长,那么将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出口贸易。这是很有力的理由。
对动物伦理了解得越多,就越不习惯、甚至排斥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从现实而言,一个从经济角度出发的人往往比从伦理角度出发的人更能被大众接受,继而从制度层面实现动物保护。“一方面,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由不求成功的人推动的;另一方面,进步的完成,又要仰仗善于利用规则的豪杰之士、仰仗大众的蜂屯蚊聚”(刀尔登语,略改)。也许常老师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吧,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尽量强调自己的温和、理性、中性,但是在演讲中,又屡屡不经意间流露出痛心疾首,流露出悲壮沉郁的情绪。他劝告动物保护者“心态要好,要把自己养好,这样才能与反对你们的人耗下去。”到后来我才发现,这句话与其说是他对别人的劝告,倒更像是他的自勉。
流浪猫流浪狗引发的争议很大。常老师的意见是,“很多事情如果从源头上禁止,会简单得多。比如,规定到了法定年龄才能养宠物,并且要告知养宠物者应尽的责任;给每一只宠物安装芯片,如果它被遗弃,那么可以追踪到主人,处以罚款和拘留。一旦规定了这两条,那么势必会大大减少流浪宠物的数量。”这个思路真好。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否定、批判,而不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年幼的唐僧和悟空,图片来自网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193-643057.html
上一篇:
养虎的悖论下一篇:
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