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关于北京近期“雾霾” 精选

已有 10175 次阅读 2013-5-19 22:38 |个人分类:灰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北京, 灰霾

因为对污染气象方面的问题敏感,一直关心上海和北京的“雾霾”现象。因此这两天有博主写“北京怎么了?”,“最近有点‘霾”,“今日霾都:大风起兮 尘埃弥漫”,问讯北京市何以在45月份也发生“中霾”问题。本文就自己观察做一些解释。但因为只是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讨论分析,正确性存在问题,本文主要提供网友参考和批评,不能称为“科普”。

 

今春以来,根据北京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数据,发现以下现象:

 

1、  北京自采暖期结束后,“雾霾”仍有发生,但和冬日相比强度减低很多。一二月份北京严重“雾霾”时,35个监测站都很容易测得PM2.5高于40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3月中旬以后,即使有几次较严重“雾霾”,也只有少数几个站小时浓度偶尔超过300微克/立方米。

2、  北京在北风条件下,往往风力较大,干净还干燥(相对湿度降到30%及以下),空气质量容易在很短时间内改观。

3、  沙尘暴的作用主要不是加强“雾霾”:PM2.5浓度很快转变为迅速下降,PM10浓度升高,保持略长时间。

4、  北京“雾霾”是否严重和相对湿度相关明显,同时和风向是否偏南也有重要关系。

5、  今春北京“雾霾”较往年多,可能原因是沙尘暴少了(228日,39),反之水汽比较往年充足(但又不足于降雨),湿度较高。(注:这里原文有5月19日,后来才明白是“大风扬沙”,不是“沙尘暴”,因此去掉了)

6、  监测数据表明,北京近期气温较高,阳光充足,已经发生几次较严重的光化学污染问题。但初步看来光化学污染和较严重“雾霾”的相关关系不很密切。

 

这几天北京为什么有中度“雾霾”:

 

“雾霾”的形成有污染和气象两个方面。北京市关于污染源正在采取措施,效果一般不会立刻体现。总体说来,污染源仍然严重。但这几天发生较重“雾霾”,和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有较大关系。分析如下:

 

1、  大范围天气形势和发展:下面展示了5136时到5196时每日分布降水图。可以注意到华东华南东北地区大范围降水,但华北和北京地区被包围,没有降水。可能是这些地区和北京市这几天发生中度“雾霾”的气象背景。有比较充足的水汽,湿度较高。(这几张图还展示了降水雨带有“经向”分布的倾向,和往常的“前汛期”和“黄梅”雨带的纬向分布有所不同)

 

 

(2013年5月20日中午注:下面讲的“沙尘暴”来临是错误的。按照气象部门讲,是“受冷空气过境影响,北京出现5级左右大风。大风吹散了雾霾,同时也卷起近地面的尘土,局地出现扬沙现象,空气清洁度较差。http://www.weather.com.cn/news/1879020.shtml因此应当是博友在评论中写的对,是“大风扬尘”,不是沙尘暴,特此说明。

 

2、  昨晚20:00到今天上午11:00,北京市的相对湿度偏高,南风2级,引起PM2.5浓度持续上升,例如官园监测站。然后沙尘暴来临,风向转北4级,相对湿度降到10%及以下,PM2.5浓度很快降到40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浓度一时高达800微克/立方米,多个小时保持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

 

北京市2013年5月19日地面相对湿度小时变化

 

 

北京市2013年5月19日地面风向风速小时变化

 

 

官园监测站2013年5月19日PM2.5浓度变化状况

 

 

 

官园监测站2013年5月19日PM10浓度变化状况

 

 

似乎又一次说明沙尘暴和“雾霾”是不同的两个过程。

 

关于光化学烟雾和“雾霾”的关系,似乎不大,还在观察中。

 

 

北京市地面气象数据图来自网站:
http://www.weather.com.cn/weather/101010100.shtml

 

全国降水分布图来自网站: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product.php?class=JC_JSL_02405

 

北京官园空气质量监测图来自网站:
http://zx.bjmemc.com.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691561.html

上一篇:比较两幅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曲线图
下一篇:学习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有感
收藏 IP: 180.154.76.*| 热度|

17 刘立 吕喆 蒋迅 苏德辰 许培扬 任国玉 赵建民 包存宽 黄鸿新 唐常杰 赵斌 庄世宇 汪晓军 林耕 虞左俊 biofans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