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答应所里8月份10台宽带海底地震仪要运去伊朗。那时地震计还没有着落。一直在买和做之间纠结。两个月前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方案。客观地说这个方案是受到了冉崇荣老先生的无源反馈的启发。10年前除了这个固执的老头几乎没有人还用无源反馈扩展地震计的频带了。我对他老人家没有少挖苦讽刺和打击。当时虽然他是我干海底地震仪唯一的同事,但由于地震计方案等种种分歧两人终于分道扬镳。
国内地震计港震公司是做得算不错和美国采集器配套着卖。但块头太大有10KG,胃口也大要好几瓦,肯定是不能往海底仪器里装了。鬼子的地震计用着功耗体积也让我觉得不是太满意。
灵机一动出现之前总是很迷茫。鼓捣了两个月,自己的宽带地震计终于出炉了频带先放在60秒到100Hz,上电一测功耗20mW。很兴奋,现实有时和理想也一样丰满嘛。接上数据采集器整机功耗在100mW。这样在海底呆上一年也不至于饿死了。
4月19号是星期五,把这摊东西放在了办公室里,接上先试试测测噪声吧。周六早上地震就来了,看了下地震记录还是挺不错,去伊朗的仪器可以装上自己的地震计了,看来是仓促了些。明天去重庆地质仪器厂用他们的振动台测一下幅频特性。
这次地震发生在成都平原的边缘损失惨重。但地震预报的道路任重道远呀,地球物理理论的基础是不过是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和电磁方程之类,几百年前的东西了。号称的地球动力学能算出每个板块受到的力的数量级和来源吗?这和定量化的经典牛顿力学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不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学模型。
要发展,要进步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观测水平更精密地观察。持续地观察,积累上足够的基础数据才有总结归纳的基础。
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观测设备,动辄十瓦几十瓦的仪器功耗,是无法进行长期高密度的观测。其实那些动辄几十万的观测仪器的技术含量比手机,电视差得太远了。挤出里面的水分,造出和白菜一个价的仪器应该是件有意义的工作。我先在海里玩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