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图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春雷 博以知不足,在灌水中聆听生命的嬉戏

博文

etal作者现象

已有 4419 次阅读 2009-2-25 10:25 |个人分类:h指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etal作者现象, scientometrics

etal作者现象

Hirsch定义的h指数是基于SCI的,其测定非常容易:在SCI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1]。显然,这种h指数统计方法并不区分文章是作者独著还是与他人合作。

虽然合作是现代大科学研究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合作者数量并非越多越好。1为笔者统计的Scientometrics自创刊以来(截至20081025)被引文献的合作者人数与论文被引次数间的关系汇总,从中不难发现独著者对高被引论文贡献最大,然后依次是双人合作、三人合作和四人合作。合作者人数超过4的,仅对高被引论文有极小的贡献。随着论文被引次数的提升,合作者人数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合作者数量并非越多越好。

表1 Scientometrics合作者人数与论文被引间的关系

合作者人数

论文被引次数≥44

10

5

1

1

18

231

414

864

2

17

174

341

559

3

6

88

139

264

4

3

27

56

109

5

1

9

21

34

6

 

5

6

8

7

 

0

1

2

8

 

1

1

3

9

 

 

 

2

10

 

 

 

1

区分合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显然是一件令外人困惑的“家务事”,合作者中既有对文章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也有并未作出任何实质性贡献的纯粹挂名者。由于非第一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常被代以“etal.”,为研究方便,本文对第一作者之外的其它合作者不做区分,统称为“etal作者”。按照h指数的定义,“etal作者”也可以拥有很高的h指数,笔者将这种通过充当别人文章中的etal作者就可提高h指数的现象称作“etal作者现象”。

尽管科学家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会为了提高学术声誉而四处挂名,但是作为学术评价指标,h指数的有效性显然不能寄托在科学家的严格自律上。由于合作是科研中的普遍行为,所以因合作而导致h指数受益的例子随处可见。“etal作者现象”暴露出h指数存在合作者漏洞,作弊者可以实施“合作式h指数注水”来获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286-217003.html

上一篇:您愿意“被好友”吗?
下一篇:合作式h指数注水
收藏 IP: .*| 热度|

2 曹聪 袁军鹏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