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年轻,就已老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angle Make a difference.

博文

《不跪着教书》,吴非

已有 4472 次阅读 2012-10-30 23:23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2/10/30

《不跪着教书》,吴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后一想到中国人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1.       P4,“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使我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2.       P43,“我受了教育,得了启蒙,年龄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却总是有人把我们当着未开化的群氓,热情地辅导我们学习普及读物,使我在感受到大家庭炽热关怀的同时,也明白了这种暗示:必须要抬着头仰视理论家,哪怕他们是自封的。用瞒和骗控制青少年的做法,和利用亡国灭种的危言恐吓下一代后果一样。在瞒和骗中长大的人,思维是会有缺陷的,而一旦觉悟,就有可能转向虚无,什么都不信。所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中国需要大批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来做瞒和骗的掘墓人。”

3.       P90,“现在的青年教师,读书条件远胜过前辈,也许是因为诱惑太多,读书动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辈。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

4.       P98,“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一直接收‘献身’教育,每年我们都得看大量旨在宣传‘献身精神’的小说和电影。但是文革初期,我开始对这种教育怀疑,那些唆使青年无辜就死的人,几乎全都怀着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我并不认为青年们的死有什么价值。到了运动中期,我已经学会了用他们教给我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剖析他们,再也不相信那些言善行伪的家伙。在他们要求大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同时,他们比谁都怕苦怕死!而且从那以前,他们就开始腐败,这在所谓‘老三届’的上山下乡运动就可以看出来:稍微有点权势的任务,子女没有上山下乡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从那些不小心披露出的真相中,我知道,就在全国人民生活困苦的时候,就在军民忘死抢救国家财产的时候,到处都在为少数人建造楼堂馆所,他们了聊天可以用专机去接清客,有人还可以吃到专机运送的荔枝,比飞骑送荔枝进步多了。”

5.       P148,“很多人,——包括一些披着知识分子外衣的人,除了金钱和权力,他们没有任何追求,他们不相信人的善良,也不相信人世间有美好,所以他们往往也就缺少对邪恶的距离感。中国文化并不敬畏神,也并不敬畏生命,所以中国人在信仰上过于随便,往往出于求升官、求发财、求长寿、求多子、求平安、求中彩、求祛邪等等而随便宣称皈依,甚至把十字架当装饰品。人没有信仰,是很可悲的;人的信仰是假的,则很可怕。

6.       P155,“我们中国,常常把人的沉默当着有修养,这是懦弱者在强大专制面前保存颜面的难得的理由。

7.       P246,“教育不像工业生产,一个错误的政策会立刻导致严重后果,教育的失误,会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被掩盖住,而当其‘发作’的时候,真是天命难回!想一想,‘十七年’的失误导致文革的疯狂,大批青少年没有得到‘人’的教育,而文革中长成的一代,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成为思想困难的一代,那么持续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会给未来留下什么,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8.       P275,“看到‘教育腐败’的提法,觉得很刺眼。‘教育腐败’比‘司法腐败’更可怕。教育为立国之本,如果根本发生动摇,不但我们毕生的奋斗将变得毫无意义,几代人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极‘左’的教育曾害了两代人,今天的教育腐败毒化毁灭的是教育工作者的队伍,遗害则无穷尽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11-627761.html

上一篇:给我200万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不会比你干的差
下一篇:重读鲁迅
收藏 IP: 219.245.176.*| 热度|

4 吴飞鹏 李宇斌 谢力 禹荣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