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年轻,就已老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angle Make a difference.

博文

《中国在梁庄》-梁鸿

已有 3595 次阅读 2011-6-15 10:02 |个人分类:成人礼|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幸福生活

《中国在梁庄》-梁鸿

2011/1/20

 

来源:梁鸿,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1.

 

1. “人去楼空是乡村日常生活的景象。大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农民都在家盖有新房,并且,他们也是为挣到盖房的钱或为子女挣得学费而奔向城市去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在城市扎根、养老(也许是他们根本看不到有这样的可能性),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城里打工,挣一笔钱,在家里盖栋像样的房子,然后在本地找个合适的生意做。 确实是这样啊,现在农民工更不可能在城市居住了

 

2. 夫妻分离、父母与孩子分离是一个家庭最正常的生存状态。即使夫妻两人同在一个城市打工,他们也很少有机会能够同吃同住。如果他们在不同的工厂、建筑工地干活,吃住在厂里,他们甚至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支撑起整个中国的家庭在目前这样的状态下会越来越消亡,最终导致家庭并不再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于是,各种极端的事情都会出现,砍小孩,跳楼……

 

3. 村庄里的新房越来越多,一把把锁无一例外地生着锈。与此同时,人越来越少,晃动在小路、田头、屋檐下的只是一些衰弱的老人。整个村庄被房前屋后的荒草、废墟所统治,显示着它内在的荒凉、颓败与疲惫。就内部结构而言,村庄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或者,它的生命,如果它曾经有过的话,也已经到了老年,正在逐渐失去生命力与活力。(我家那边可能还没有这么严重,不过,平时基本上确实也只有老年人和小孩在家了

 

4. 第一代打工者还愿意在村庄盖房子,因为那是他的家,在这里,显示自己的财富是确定自我价值的象征。但是,更年轻一代的乡村青年对乡村的感情非常淡薄,他们在家乡待的时间很短,往往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他们对未来的渴望更为开放,也正因为此,他们的命运与处境也更为尴尬。他们又将在哪里扎根呢?十几岁就离开家乡,在城市打工,但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城市不是他们的家;而乡村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遥远的、没有情感的事物,他们在乡村也找不到归属感。新一代农民工这种双重的精神失落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该怎样弥补和改变呢? 每个时代都会有时代的牺牲者,无论这些牺牲者是人为的,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产生的。

 

5. 现在想想,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就是理想,不是想保持这点理想,我能过得这么差?我能嫁给老三这样的窝囊废?要是嫁给我哥那样的人就好了。现在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哥,当初觉得我哥太粗暴,没文化,现在看,还是人家干起来了,不嫌脏不嫌累,啥事都敢担当。老三可不粗暴,没一点本事。但是,说到底,老三人也不错,比较平凡,属于保守形式,应该是上班那种类型,不敢冒险。我们俩之间的矛盾就是思想不对路,原来谈恋爱的时候还经常谈心,谈理想,现在,还谈啥,说不上三句话,就开始吵架。他也不沟通,我也觉得与他说话就好像对牛弹琴。(理想真TMD是个害人的东西。

 

这是一本比较现实的书,很能反映农村目前的情况,记忆中的农村,可能真的已经只存在于记忆之中了,那种生活方式,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地从人类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呢,还是悲哀呢?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11-455435.html

上一篇:《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凯贝尔
下一篇:《做人做事的底线》-郑健
收藏 IP: 202.113.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