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庐山小径 精选

已有 6674 次阅读 2015-11-3 19:12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庐山, 褶皱, 断层, 山路, 景区

庐山小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千百年来,在人们认识庐山、开发庐山的过程中,形成了九条传说中的登山小路,这九条山路,我大概已经走过三条

毛主席晚年诗作《登庐山》中写到“一山飞峙大江边,岳山葱茏四百旋”,颇有动感和气势,写出了庐山兀立于长江和鄱阳湖边的磅礴大气。庐山是一座断块山,位于鄱阳湖盆地西部边缘,郯城庐江大断裂带的南延部分,庐山附近也是江西省和江南地区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0m,高出周边平原与低丘大概有1400m。由于断层作用,庐山多奇峰、绝壁、深谷、飞瀑,登山小径主要是沿着河谷盘旋而上,或为山坡土路,或是在河谷两侧峭壁上开凿的石阶,有的还是山坡流水冲蚀形成的集流槽,一路在丛林中若隐若现,跨越泉流溪涧,宛如鸟道,直深入云雾之中。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庐山水系呈放射状,以女儿城-日照峰-大月山-月轮峰-太乙峰-九奇峰-大汉阳峰为界,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东,直流入鄱阳湖;其西,大体西北流,汇入九江城西的八里湖,再注入长江;唯大汉阳峰西南诸水,汇入马回岭水,再经过博阳河南流入鄱阳湖。

庐山又以三叠泉-七里冲-芦林湖-将军河-石门涧一线为界,以南地层坚硬,被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兀立的山峰,如五老峰、太乙峰、九奇峰、大汉阳峰、铁船峰等;其北,则是软硬相间的地层,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大体成东北北-西南南走向的平行岭谷地形,也就是苏东坡诗云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断层形成的时候,受到了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在顶部褶皱,褶皱轴部呈东北北-西南南走向,由于挤压作用,轴部岩层碎裂,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典型的“背斜谷”,砂岩下夹杂的泥岩、页岩等软弱岩层则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七里冲、莲谷、大校场、长冲(东谷)、西谷、大林冲等U型谷地;而周围坚硬的岩层则保留为凭立庐山四周的峰峦,庐山中北部自东向西依次有大月山、吼虎岭、日照峰-女儿城、虎背(豹)岭、天池山等坚硬的砂岩山地;从而形成了群山环绕的平行岭谷地形,在海拔900-1100m的核心位置,宛如一片山间小盆地,即牯岭镇的所在地。庐山东部地势较高,因此在流水下切过程中,河道主槽不断向西移动,因此在河谷东侧形成多级阶地地形。

登山小径沟通了庐山边缘地带的风景区。与一般名山大川不同,庐山可以乘车直达到景区核心部位——牯岭镇,因此游客主要是由牯岭镇出发,由上向下游览。庐山核心景区,以牯岭镇为起点,按顺时间方向大体依次是如琴湖-花径-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天池山-龙首崖、石门涧、黄龙潭-乌龙潭-黄龙寺-三宝树、芦林湖、长冲别墅区、牯岭镇。但是,牯岭镇大体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传教士为避暑开辟的。

庐山历史上的风景区主要集中在山地的边缘地带,如西北麓的莲花洞、西林寺、东林寺(汉传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东林大峡谷(剪刀峡),西麓的石门涧景区,西南麓汉阳峰-康王谷-谷帘泉景区,南麓的太乙峰、含鄱口、大口瀑布景区,东南麓的五老峰、三叠泉瀑布景区,东北麓的碧龙潭景区。庐山是一座突兀而起的断块山,周围被流水等外营力雕琢而形成深邃幽远的地形,有险峰、幽谷、奇松、怪石、清泉、飞瀑、深潭,以及山巅的日出、日落、明月、云海、春花、夏雾、秋叶、冬雪,充分体现了庐山奇秀的景观特色。

庐山的登山小径也是随着这些景区的不断发现而开辟、拓展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过“非常之观皆在险远”,即使从牯岭镇前往这些庐山边缘地带的景区,最后还是要依靠山径步行才能到达。

庐山地势大体呈S型,由于断层和流水切割作用,庐山外围地势大体在海拔400-800米处非常陡峻,登山小径也都是在河谷峭壁上开凿出的石阶,往往只有1.5-2米的宽度,有的地方几百级的石阶宛如看不到尽头天梯,抬头只能见到前方行人的脚底,攀援而上总会汗流如雨,气喘如牛;有的地方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谷;想要在庐山小径上健步前进,确实需要勇气、体魄和意志。

登山小径沿线,充分反映了庐山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也是我们选择庐山作为土壤、植被和生态实习基地的重要原因。

庐山是亚热带地区的一座中山,七月份温度在二十度左右,大约相当于北纬40度以北,十二月份温度大约为2度,大体相当于北纬35度的水平。山上与山下不同的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不同,土壤发育过程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土壤的风化程度、硅铝铁率、铁的氧化物的价态、盐基离子淋溶程度、土壤颜色、有机物的分解与积累速率等等,并影响土壤的质地、孔隙结构、抗剪、抗冲性、透水性以及土壤肥力等,不同的基岩母质所发育的土壤,其理化性质也有所不同。由于气候不同,不同海拔的植被也不同。

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是在强烈氧化与强烈淋溶作用下形成的红壤,三氧化二铁是红壤红色的主要来源。红壤黄壤及在红壤基础上发育而成的水稻土等农田土壤是庐山的基带土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山麓地带。红壤以上是山地黄壤分布在400- 900 800)米地带,局部地区可达 1000 米左右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 800900—1200之间的中山地带。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 1200 米以上山地顶部在地势比较平缓植被为茂密、土壤湿度较高的山顶谷地还有山地草甸土、沼泽土等非地带土壤。

庐山是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一座植物王国,土著植物达2000种以上。建于含鄱口附近的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庐山植物园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植物园,也是著名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央在赣科研单位不多,庐山植物园是其中之一。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不同地方土壤水分、肥力条件不同,生长植物也有区别。当然,植物又对土壤的形成产生影响,植物枯落物和凋萎的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枯落物的种类、成分、数量、分解速率直接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数量、组成,影响着土壤肥力、孔隙结构和胶体性质。

庐山大约可以分成三个山地植被带。海拔700m800,东南坡)以下天然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壳斗科等,兼有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杉木最高可以达到1000米左右,以及大面积的毛竹林。群落类型多样,外貌整齐,乔木层树种复杂,建群种明显,结构清晰。

海拔高度大约在700800~10001100,东南坡)米之间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属于过渡类型,一般无明显的优势种,林冠郁茂、参差不齐,多呈波状起伏。

海拔1000m以上的宽谷和山岭脊部分为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包括木兰科、壳斗科、山毛榉科,兼有大面积的黄山松林,另外有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日本柳杉、日本香柏等外来树种。

阳坡和阴坡植被也有所不同,阳坡主要是喜光的马尾松和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壳斗科、山毛榉科等科中的阳性树种。而阴坡主要是中性和耐阴的树种,如杉木、云杉、柳杉、日本柳杉、日本香柏、香楠、苦槠等,在低洼谷底的溪流旁,还有喜阴的毛竹、芭蕉等。

林下灌木主要属于山茶科、杜娟科、樟科、蔷薇科、豆科等。草本主要属于禾本科、荨麻科、茜草科、蔷薇科,以及蕨类植物、苔藓和大型真菌。庐山“三石”之一的石耳就是一种生长在阴湿石壁上的真菌。路边和林间迹地还有散生菊科、豆科植物。

庐山小径通过大片的天然林和次生林区,是庐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庐山属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处的中海拔山地,其生物群系中东洋界与古北界成分并存。

庐山位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上,山地及周边地区有鸟类200多种,庐山鸟类以山麓常绿阔叶林地带多样性最为丰富,尤其是冬季,大量喜温鸟类种群,从山顶迁移到山体的中下部避寒。

庐山溪流山涧中还有近二十种山溪性鱼类和三十余种两栖动物,其中有著名的庐山石鱼、石鸡(庐山棘胸蛙、棘腹蛙)。庐山地区陆上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中数均在40种左右,是我国中亚热带山地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此外,庐山上还有几百种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庐山仍有华南虎的分布,至今庐山核心景区附近仍有吼虎岭、虎背(豹)岭等地名。庐山及附近地区大中型哺乳动物主要有食肉目的豹(?)、云豹(?)、豹猫、狼(?)、豺狗(?),有蹄类的野猪、苏门羚、黄麂、獐,此外还有狐以及鼬科、灵猫科的中小型肉食动物和啮齿目、兔型目、食虫目、翼手目的小兽,以及半野生的猕猴种群。

庐山地区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山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坡麓农田村庄,和山上900-1100的牯岭街附近,山麓200-9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路艰难、人迹罕至,动物组成较丰富,啮齿目、食虫目、翼手目等小兽中大部分在此林带都有活动,主要兽类动物种类有:赤腹松鼠、隐纹花松鼠、华南兔、野猪、穿山甲、水獭等,占庐山兽类动物种数的80%以上。

700800~10001100)米之间的混交林带,是庐山山上主要的游览区,受人类干扰较重,此带兽类种类和数量不是很多,主要有:野猪、黄麂、猪獾、狗獾、果子狸、中华竹鼠、毛冠鹿等,主要分布在庐山山地的外围以及大月岭山脚下的大校场谷地、牯岭街下方东谷(长冲)、西谷之间的林中。

10001100)米以上的温带阔叶林和黄山松林带,主要是牯岭街周围的日照峰、大月山、月轮峰、五老峰、太乙峰、九奇峰、大汉阳峰等山峰的顶部,该地带兽类古北界成分渐多,多大中型兽类,如:野猪、云豹、豹猫、豹、狼(?)、豺狗(?)、猪獾、狗獾、獾鼬、黄麂、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等,占庐山兽类种数的一半以上。

除牯岭街附近外,庐山东南部的太乙峰-含鄱口-五老峰景区、七里冲-青莲谷-三叠泉谷地,是庐山又一个旅游热点,但二者之间的大月山以及大月山北麓的莲谷则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是庐山野生动物最大的乐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33119.html

上一篇:世界上能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7亿
下一篇:用婴儿潮冲淡人口老龄化实则抱薪救火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11 陈楷翰 陈南晖 黄永义 傅云义 刘光银 朱晓刚 晏成和 王桂颖 吴融广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