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斌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zhang111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博文

“钓鱼式”研究有用吗? 精选

已有 5899 次阅读 2011-12-31 04: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 科学, 经费, 自然, 钓鱼式

在美国写过课题申请的人估计深有体会,课题评阅者最反感“钓鱼式”研究。绝大多数评阅人都希望看到的课题申请有条不紊、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原因之一是粥少僧多,钱太少不够分。很多人都感觉似乎课题已接近完成时,才有可能得到资助。感觉这种方式严重扼杀创造力:如果课题都快完成了,还有什么资助的必要?

呵呵,又走题了。“钓鱼式”研究是指那些没有非常严谨的假说、没有充足的初始数据、甚至可以说是凭直觉进行的研究工作。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这观点:虽然这种研究的风险性盲目性大了些,但常常是开创性的有较大回报的。这个观点和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科研经历相一致,也符合本人喜欢钓鱼的业余爱好。虽然个人现在还没有什么开创性的重大突破,但目前看起码可以维持本实验室的基本科研产出。

一直对Fanconi贫血症和DNA修复的研究感兴趣。领域内同行都知道Fanconi贫血症相关致病蛋白和DNA修复有关,可是具体修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开实验室的第一天最想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领域内同行还没有给予足够关注的问题:既然Fanconi蛋白和DNA修复有关,那么Fanconi蛋白是不是和DNA、DNA损伤、或一些DNA结构直接相互作用呢?因为Fanconi蛋白有N多个(目前知道15个),逐个进行测试不免让人感觉是想“钓鱼”。之前递交了N多个课题申请都一一被拒,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家觉得我想“钓鱼”。之所以领域内同行还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估计也是怕大家说是“钓鱼式”研究吧?可是这“钓鱼”的工作总得有人来搞不是?幸亏手头的启动资金够“钓”几条小鱼,勉强维持到获得NIH的资助。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研究有些属于“钓鱼”性质,但我感觉“钓鱼式”研究没什么不对。不少人都说课题申请得到资助就等于课题接近完成了,得赶紧去探索一些新的生长点,要不下一个课题就要成问题了。感觉这个探索过程就应该归类于“钓鱼”:钓到“鱼”后加以进一步验证并写出可以得到资助的“可靠”课题。如果那些基金组织只资助已经非常可靠的课题,那谁来资助new investigator的那些有创造力的“钓鱼式”研究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0130-523830.html

上一篇:“B”学生搞科研不比“A”学生差
下一篇:留美研究生申请的Triage标准
收藏 IP: 129.171.150.*| 热度|

16 刘昶 孙学军 王芳 唐凌峰 李福洋 饶海 张天翼 茹永新 杨晓虹 张志东 李伟钢 邸利会 施泽明 徐耀 lftkf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