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去青藏高原要注意哪些事儿 精选

已有 12595 次阅读 2021-6-30 14:5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青藏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平均海拔超过4000 m,是中国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和“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景观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国土安全战略高地、受国内外游客和科学研究者的青睐。随着高原旅游、援藏建设、科学考察等活动日益增多,每年约有9000万低海拔人群进入青藏高原旅游、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在感叹青藏高原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时,青藏高原低温、低氧、低压、强烈紫外线的高原气候,对新进入青藏高原人群的健康带来巨大挑战。

图_1.jpg

1. 青藏高原的美丽景色。| 作者拍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进入青藏高原已经非常便捷,然而盲目的进藏,常会带来许多不便与麻烦。医学上将海拔高度在2500 m以上的地域称为高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于低海拔地区,如低压、低氧、高寒、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高蕾等,2021)。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是对急进高原人群最大的挑战,极易造成急性高原病,这与进入海拔的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及体质等有关(郝丽君等,2021)。其中急性高原反应(AMS)在海拔2500 m时发生率为10%~25%4500~5500 m时达到50%~85%,并可能影响活动能(霍妍等,2021)。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胸闷、气喘、乏力及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若处置不当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将危及生命。

 图_21.jpg

2. 高原反应与海拔及含氧量的关系。| 作者自制

2020年笔者参加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任务“人类活动影响与生存环境安全评估”子专题科考分队前往青藏高原开展综合考察。科考队员大多是首次前往高海拔地区,如何做好前期准备以及记录高原环境工作的感受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次科学考察从拉萨出发,途径那曲、昌都、玉树州、果洛州,于西宁结束,海拔多在4000~4500 m,行程4800km。我们以亲身进入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搜集相关资料为基础,在新一轮入藏科考高峰到来时,对进入青藏高原需要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初入青藏高原人群能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

1.全面认识自身健康状态。有明显心、肝、肺、肾等内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期以上者,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游客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肝、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代偿活动增强,使这些脏器的负担加重。脏器存在疾患者,一旦进入高原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2.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整日担惊受怕、忧心忡忡,稍有不适便极其紧张者,使得身体不适加剧,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自愈时间延长。

3.禁止烟酒,避免疲劳。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养精蓄锐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否则会使高原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等。

表1.jpg

4.物资准备充分。进入青藏高原前,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乙酰脞胺、地塞米松、呋塞米、布洛芬等)(洪丽等,2021),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等。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要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为应对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应准备防晒系数大于15的防晒霜,帽子以及墨镜。随着单人自由行的增多,应准备安全保障设备,如卫星电话、对讲机、救生衣、登山绳等装备。另外,购买专业野外保险必不可少。

二、旅行过程

1.进入高原交通方式的选择。利用铁路运输结合必要的公路运输,可使人员在高原环境进行有效的阶梯习服,促进人员对缺氧环境的快速适应,从而降低AMS的发病率,更适合大规模人员进入高原。但由于乘车进入高原所需时间长,途中住宿条件差,体力消耗大,应准备水或饮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时补充机体必需的水和热量。

2.快速精确应对异常状况。对于急性高原病的治疗都是以降低海拔、吸氧并辅以药物治疗的方法。在进入青藏高原的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严重时应吸氧。若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甚至昏迷,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图_3.jpg

3. 高原反应的症状。| 作者自制

三、适应高原

1.平稳自主度过适应期。刚到高原,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这时需要正确的保护措施,注意避免剧烈运动,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注意不要形成吸氧依赖,假若上述症状并不严重,建议最好不要吸氧,可以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2.注意高原饮食。进入高原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和易消化的食品以及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抑制恶心、呕吐,供给酸性饮料有利于纠正碱中毒、补充能量和水分。水分补充尤为重要,可少量多次常饮些茶水或原汁饮料,具有地域特色的甜茶或酥油茶也是不错的选择。注意晚餐不宜过饱,增加身体负担。

3.注意日常作息。避免过度疲劳,身体负荷不宜过重。初到高原的时候,避免急速行走和跑步,要保持行动的慢节奏,性格的慢脾气。一周后,可逐渐增加一定的活动量。初到高原的前几天,尽量不要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青藏高原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7月份温差变幅为8~12 ℃,一定要注意保暖。由于高原气候干燥,为防止鼻腔出血和嘴唇干裂,可以随身携带润肤露和润唇膏以及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

4.小心中暑。高原太阳辐射强烈,容易造成中暑,尤其在夏天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时。因此高原户外活动可以备存清凉油、人丹等,同时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湿润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使患者体温降低。患者清醒时,应补充水分。图_4.jpg

4. 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 作者自制

结语

青藏高原之行将是对身体健康和适应高原能力的极大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的衣食住行准备以及留意自己异常感觉,是高原之行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希望前往这片土地的人们,在为了虔诚的信仰,壮丽的风光,珍惜的动植物和独特的民俗而来的同时,能够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蕾, 李方明, 马海林, 高晓雷.长期高海拔暴露对高原移居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J].高原科学研究, 2021, 5(1): 49-55.

[2]洪丽, 申宝德, 王镜, 袁海龙.抗高原反应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 21(1): 125-128.

[3]郝丽君, 常悦, 钟琴, 崔赛嘉, 陈卉宁, 贾倩, 史文杰, 何昆仑, 赵晓静.平原人群急进高原皮质醇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分析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 28(1):1-4.

[4]霍妍, 赵安鹏, 李雪, 李加忠, 王荣.急性高原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37(1): 26-30.

[5]马进举, 仓宝成, 岳玮, 娄云霄, 陈涛, 毛学超, 孙庆国, 陈圆圆, 丁在亮, 杨明, 孙立东, 谢峻.急进高原对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5(6):810-815.

作者简介:黄艳章,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

导师简介:信忠保,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目前,承担“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2019QZKK0608)”项目综合考察任务,从事青藏高原人类生存环境健康安全评估工作。E-mail:xinzhognbao@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293467.html

上一篇: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图谱
下一篇:上高原前急行笔
收藏 IP: 111.205.21.*| 热度|

29 朱朝东 刁承泰 刘良桂 黄艳章 张忆文 鲍海飞 郑永军 张晓良 李宏翰 雷蕴奇 孙宝玺 郁志勇 杜学领 周忠浩 姚伟 黄永义 陈孟孟 杨卫东 杜占池 赵凤光 晏成和 康建 籍利平 李东风 刁空非 吴国林 姚小鸥 徐峰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