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之问”提到为何我们国家建国这么久,为何没有培养出科学大师?其内在原因和机制,值得每个人深思。最近,国家科研政策与形势正在直面“五唯”痼疾,试图从科技管理角度引导科学家直面学术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与社会发展发生关联,解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卡脖子”式的瓶颈问题。
我们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上的大师,培养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卡脖子”瓶颈问题,需要培育“从0到1”具有开创型的原创人才,需要在培育开创型人才环境方面多下功夫。避免急功近利式的“五唯”导向科研风气,形成能够静心科研的学术氛围,聚焦学术前沿和行业发展瓶颈,注重原创与突破,而非SCI发表和伪专利申请,将科学研究工作落地、做扎实。
昨天,我读到对地理信息科学之父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的采访。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是美国人,他说中国在GIS方面取得进步令人惊讶,特别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将转化为GIS领域优势。中国人口基数大,在大数据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当前,中国GIS发展最大的短板是教育与人才方面。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进一步说道:“相比美国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尊重教授、尊重老师,技术水平也普遍很高,但缺乏开创型的研究。他希望中国学生能够挑战老师的权威,培养其批判精神,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成果。”
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回答了钱学森之问,即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培养大师方面显然不足,更多是年轻人不具有开创性或者原创性。从Goodchild教授的建议来看,还是我们科研文化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勇气挑战导师权威,缺乏开创型研究的勇气。青年人富有朝气、思维活跃,具有叛逆性和批判精神,可是我们科研一线中的学术青年,却成了畏手畏脚的小媳妇,生怕说错话、做错了事,唯唯诺诺缺乏批判性,失去了科研的勇气和魄力,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科研一线青年往往都有比较清楚的头脑,而且对自己的利益有比较深入系统的权衡利弊。青年人失去了批判性,而更多是服从,在常规保险范围内辗转腾挪,无法批判性的开创型地开展工作。这种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选择,应该有其科研文化背景隐喻其中。如何在反“五唯”背景下,解放青年人身心,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雄心和魄力,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勇敢地开疆扩土,做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年,做一个具有开创型的研究者,这是我们反“5唯”背景下要考虑的事情。现在,是什么将青年人舒服了,畏首畏尾,成了乖巧可爱、精于算计的小媳妇,而不是敢冲敢闯、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在最近四十年或最近七十年,在培养大师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这可以从现代河流地貌学家Stanley A. Schumm教授的一生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Stanley A. Schumm教授是美国人,是现代河流地貌学的一代宗师,他显著提升了世人对河流地貌的认识深度。他对现代河流地貌的贡献是全方位的,除了具体研究问题的贡献之外,他更多贡献在于提高了河流地貌学研究哲学思考,通过其创新性的思考,提出若干关键概念和理念,直接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河流地貌学的研究。
在某些问题上的研究,我们国家相关学者多矣,并且还发表了很多SCI论文,的确也对很多现象给了很好的解释,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观点。但像Stanley A. Schumm教授如此深刻、系统地推动河流地貌学研究的学者,微乎其微。中国学者更多的是对具体研究问题上的进展,或者对国外一些观点或者观念的本土化研究,丰富、完善发展了Stanley A. Schumm教授等大师的理念。Stanley A. Schumm教授的论文绝对数量不多,但具有划时代的原创论文却很多。他发表的SCI论文大多都是干货、实在的理念性的、开创性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Stanley A. Schumm教授在二战期间当兵参战,退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从事了13年野外考察,期间积累了大量野外考察经验,撰写了大量开创性的论文。年仅40岁让其在国际河流地貌学领域名声大噪,蜚声海内外。之后进入美国科罗大多大学创建河流地貌学研究团队,终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Stanley A. Schumm教授长达55年河流地貌学研究过程中,发表论文是其若干思维创新和概念提出的成果表达方式,更重要是他撰写了一系列的学术专著,影响深远,成为现代河流地貌学家必读红宝书,这也是其成为一代宗师的资本和底气。
从Stanley A. Schumm教授成为一代现代河流地貌学大师,对我们启示大致如下3个方面:(1)长期致力于某个领域研究,需充满了兴趣、热情、狂热,将自己从事的研究当做一生的事业去做,而非短暂的临时工作。(2)要有比较宽松的科研环境,长期扎根野外考察的经验积累。在比较民主轻松的气氛下,研究走进自然、走进学术本身,凭着面向问题和对自然好奇心、做接地气的研究。(3)要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用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概念,并且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进行系统全面的验证、论证,以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发表进展,以专著形式进行总结,进而引发行业的关注、模仿、跟踪,进而推动所从事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当前,我们国家有足够多的科研力量、科研定力和耐心,也有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正在试图打破当前束缚科学发展的痼疾,进行新型科研制度和科研文化构建,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持续动力。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研究好时代,科学春天已经到来。现在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和探索,如何形成更加有利于开创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助力国家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