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漫谈影响自然基金申请的因素

已有 27283 次阅读 2018-6-4 07: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笔者不才,最近年每年都会参与自然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今年自然基金评审工作,刚刚告一段落。笔者在评审过程中,关于那些因素影响一个基金本子能否命中方面,有些个人感受。今天有空总结一下,写出来,希望对广大正在准备申请自然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启发、有所裨益。了解这些影响自然基金命中的因素,有利于正确评估正在申请自然基金的可能性,也会对申请结果有个相对客观的认识,当然有利于我们明确未来奋斗和努力的方向是本文最大的初衷。

1)个人所在平台。这个问题很敏感,我可以说的政治正确,否认这个问题。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我不得不说的确存在这个现象。申请者所在的单位牌子是否响亮,研究平台是否高端,对自然基金申请命中率是有影响的。一个自然基金申请文本,来自985院校,尤其是Top10的名校,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势必是提高基金命中率的加分项。而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院校,申请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或者重点基金,其难度陡增。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内在逻辑问题,往往越是高端单位或平台,研究者的水平越高、本子写的越是老道。有时候,平台到底发挥多大作用,也不好确凿地说。

2)个人师门传承。据个人感受,现在自然基金项目,尤其是面上项目,越来越趋向圈子化,师门传承很重要。自然基金的一个小方向,往往几个单位研究力量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这里面的著名教授和学者,在圈子里面影响大,往往都有一个大团队,大团队里的人才常常会扎堆出现。大团队竞争出来的佼佼者,眼界开阔、方法先进,选题牢牢把握前沿。他们是导师科学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其本子撰写质量高、研究水平高容易命中基金。申请文本里面标注硕士和博士导师,有时候会有借导师名望之嫌,不知基金委是如何考量这个问题的。

3)个人教育状况。个人受教育状况,也会对评审人判断带来一些影响。虽然说是尽量客观,但多少还会受其影响。清华北大以及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势必会对国内普通院校毕业的土博士造成碾压之势,尤其是非211985的博士。当然,这有客观原因,前者受到教育,得到科研训练,往往可能会好于后者。评审人看一看申请者硕士博士就读单位,硕导和博导是谁,基本上就知道申请者学术发展脉络、研究传统和特色,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4)个人官职头衔。面上项目申请过程中,多少还会受到个人职称高低,官衔高低影响。当然,能有很高位置的人,通常学术水平杠杠的,坚硬的很。职称、官衔越高,多少成为加分项。副教授申请青年基金,教授研究员或者院长实验室主任申请面上项目,通常不会吃亏。如果是院长、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领导等,这些行政或者学术头衔,在申请项目过程中会给自己带来正面加分。

5)前期科研项目。如果前期,曾经做过几个自然基金项目,而且做得都还不错,成果产出卓著。这时候,再申请自然基金就相对容易一些。撰写申请文本的时候,有了前期工作的铺垫,也容易开展研究故事的展开。当然,前期主持过几个面上项目,也是学术能力和科研声誉的一种表现。现在,青年基金项目破局容易,只要有几篇SCI论文,将文本写清楚,基本上都可以申请成功,差别就是一年就中,还是两三年中。难度在于面上项目的破局,有的人需要的时间短点,只需要两三年,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直到退休也没能如愿。评审人往往对从没有主持过面上项目的申请者,是严格的、挑剔的,因为,他是个新人、从未得到过加持和认证。

6)前期发表论文。论文是科学世界的硬通货,尤其是领域内比较有影响的高质量刊物。发表的论文越多、越是高端,对申请项目越是有利。申请青年基金,前期发过3篇以上一二区论文,申请面上项目发表过七八篇一二区论文,在当前来看,还是有竞争力的。我评审的青年基金较多,现代的年轻人普遍比我小十岁上下,但论文基础普遍较好,大多都有三五篇很不错的SCI论文。慎重发表交费的开源论文和口碑极差的低影响因子论文,这些论文似乎对学术声誉没多少加分,而是负面的影响,是一种浮躁、功利、投机的现象。

7)研究方法手段。一个项目本子,研究手段是衡量研究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面。目前科研已经进入纵深高精尖发展,传统研究已经做的非常多了。如果通篇是常规、传统的研究手段,这个本子多是重复前人的研究,所以评估分通常不会很高。适当采用现在较为先进的研究手段,可为研究增色不少。当然,这些方法通常依赖经费、依赖仪器,因此,这与申请者前期主持科研项目情况有关系,也与所在单位是否有高端仪器支撑有关系。一些方法在领域内较为先进,申请人将这个方法直接放在本子里面,往往也存在隐患。通常,用这种方法至少发表过一两篇SCI论文,再放进去才有说服力。只有将这个方法用过、做过,写出来才有感觉,才不会犯低级错误。

8)专注方向区域。自然基金比较重视基础,鼓励长期专注某个研究方向,或者长期在某个区域开展研究工作。如果在某个方向或者某个区域,有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发表过一堆论文,得到过一系列科研项目资助,以此为基础再申请就容易获得资助,这是自然基金的传统,鼓励在某个方向上长期持续开展研究工作。反之,到处换地方,经常换方向、追风追热点,缺乏在某个方向、某个地方的长期工作,缺乏前期研究基础,就不易获得资助。专注一个方向非常不容易,如果长期得不到资助,而长期寄存于各种项目,容易分散研究方向,致使无法聚焦、专一和集中,研究深度不够,多是浅尝辄止。这是很多研究者,论文发表了一堆,但长期申请不到自然基金的主要原因。

9)是否有好点子。现在是是一个缺乏创意的时代,能做的科研基本上都被大家做完了,甚至反复做了很多遍了。如果本子选题不新颖,过于传统和陈旧,很难以胜出。选题一定要有一定新意,至少能吸引评委,让评委愿意去看,愿意去读。如果评委觉得你这个研究很有趣、很重要,这就算成功一半了。很多研究者,往往过于注重安全,选题过于保守,而失去机会,也有极少数人过于标新立异,而缺乏基础,导致功归一篑,这有个度需要拿捏。本子的好点子,即选题和思路,是申请文本的灵魂,是否与新意,是影响本子能否中的关键。不仅有好点子,而且还要有个很好的研究方案,能说明你的确可以将这个好点子实现了。

10)不要贪多求全。申请者感觉自然基金的机会难得,把基金申请文本当成了一个口袋,将平时一直都想做的研究内容,一股脑儿放进去,导致研究主题太多,内容太杂,深度不够,关键科学问题缺乏凝练,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项目本子研究内容,尽量精炼,目标集中,不能贪多求全。研究内容过多,往往超出了一个科研项目资助能力,导致研究目标过多,关键科学问题不集中,研究方案庞大而纷杂。评审人看一遍累个半死,到最后还不知道到底想要研究什么,印象并不好。最要命的是,内容过多,言多必有失,漏洞就越多,被枪毙的可能性就越大。写的多不是本事,写的越多,困惑越多,是一种学术不自信的表现。然而,写的精练,懂得取舍,重点突出,问题集中,这才是大智慧,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学术自信。

11)本子撰写质量。在满足前面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本子质量也是个重要问题。评审人接到项目申请书,第一时间一打手,通篇看看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技术路线、摘要、创新点、语言行文,再看看申请者过往主持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能看出研究者大致水平层次,形成第一印象。本子撰写质量是基本功,需要经验积累,需要花费时间打磨,很多新手不注意这些基础工作,致使各种条件都很好、但迟迟不能如愿以偿。从今年评审来看,现在青年人自然基金文本的写作功底普遍较好,一看都是申请人呕心沥血之作,大多经过名家指点,本子写的行云流水、看后让人拍案叫绝。这与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形成鲜明对照,这也说明每年毕业研究生,只有极少优秀者才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

12)要有一点运气。在前4点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申请者对选题、研究内容、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以及研究方案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构思和撰写之后,对撰写文本进行反复打磨,接下来就是项目本子送出去接受评阅人的评审,这还是需要一些运气和缘分。同样一个申请书,送到不同评阅人的手里,评审结果还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与评审人研究经验和个人喜好有关,也与当年评审人拿到同批本子质量有关系。当然,不同评审人评分差异应该不会很大,据我个人感受,应该是上下半个等级差异,跳一个级别的可能性不大。有时候,评审结果的较小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迥然不同的评审结果。运气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也不是我们能把控的事情,往往成为失败者的借口,成功者的自谦之词。

博文后记:接下来我聊聊自然基金申请的形势和背景,工作繁忙的同志,读到这儿就可以停下了,祝您生活愉快!

现如今,每个科研单位和研究者,对自然基金的重视,简直是无以复加。自然基金不仅是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自然基金是当前我国公认的最公平的科研项目类型。自然基金是推动当前我国基础自然科学的最为重要力量,其评审过程、资助额度、项目管理等,均属于国内顶尖的项目类型。

自然基金青年项目,通常是青年人步入科研圈的第一桶金。青年基金是青年科研能力的试金石,青年基金做好了,就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就会逐步步入正轨。如果青年基金做砸了,以后申请自然基金的路,走起来就不容易了,甚至国家自然基金的大门就永远的关上了。因此,青年朋友一定高度重视青年基金的执行情况,不要辜负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信任和嘱托,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当初承诺。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是科研工作者评定高级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在某个方向持续开展工作的科研经费来源。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经费规模并不小,与研发项目专题规模相仿。但自然基金管理更加高效,主持人有更多自由。因此,面上项目近年来受到科研大佬们的持续升温的重视。与青年基金申请群体不同,面上项目的竞争是最广泛、最高层次的竞争,其难度非常大。

在这种背景下,申请自然基金成了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内容,有时候甚至成了核心工作。如何能顺利地获得自然基金项目资助,成为科研工作者发展自己学术、开展自己研究工作的关键。有的人很顺利,连续多年不断地获得资助。有的人不顺利,十年八年中一个,也有人范进中举,多年才能成功,当然,也有人一生不如意,科研生涯随着退休而黯然落幕。我觉得,每个人要保持住心态,守得住清苦。

这篇博文介绍了影响自然基金项目申请成功与否的因素,从中可见,能否成功不仅受限于文本撰写质量,项目选题和科学问题凝练,还受申请者身份、所在平台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对此要有个系统、清醒的认识。如果申请失败了,或者,如果想成功申请自然基金项目,对照这个清单,逐条核对,我想您一定会有个较为清楚的自我判断。

勇敢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条件,例如所在平台、受教育情况等;更要不断地努力提高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文献阅读和研究方法积累,高质量SCI论文的发表,这些都是我们能努力的方向。不管能否成功申请自然基金,都要保持好心态。如果失败了,要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短板,从长计议、逐渐积累,夯实基础、培育方向,提高未来申请成功的命中率。

科学研究不是我们全部,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而自然基金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快乐地科研,快乐地生活,健康阳光地面对自然基金的申请工作。不管成败,努力了,用心了,都会问心无愧,都有很多心得和收获。

此文算是我长期申请自然基金,总是不中,久病成医的总结,也是我最近七八年参与自然基金评审工作个人感受的总结。限于个人能力有限,写的不一定全对,请您批判地阅读此文,能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裨益。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17270.html

上一篇:战争的乡村记忆
下一篇:旧皮鞋的余生
收藏 IP: 202.204.119.*| 热度|

57 宁利中 孙颉 周健 焦飞 郭战胜 吴斌 陈万浩 李东风 吴嗣泽 朱晓刚 尹永恒 刘文才 罗汉江 雷宏江 张忆文 陈明义 徐世文 周浙昆 朱志敏 喻海良 张凌 陶涛 张彩飞 张毅 李剑超 黄洪林 王安良 蒋勉 曾玉亮 柳文山 赵凤光 代保湖 杜培鑫 高明亮 刘忠波 陈星光 李坤 李晓亮 李万峰 张翠娟 杨林 熊玉兵 韩晓阳 刘全生 王春阳 曹俊兴 袁有录 李路长 汤茂林 刘振斌 熊建华 柴栋梁 刘淑媛 陈永 neilchau zjzhaokeqin jxing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