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atang

博文

杞人忧天

已有 3114 次阅读 2012-6-11 10: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在我们的文化里,杞人被当作庸人嘲笑了两千年。现在的课文里还有,我想这是文艺复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下五千年,我们身边总是不乏什么都知道的”晓之者“。东北话里给这些人赋予一个头衔,曰:大明白。大明白们什么都明白,任你有什么疑问,他们总会跳出来为你释疑。他们乐于为人师的热情让他们的释疑本身变得更加令人怀疑,凭什么你说的就是正确的?
        我想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素质就是质疑的精神。我们不知道,所以要存疑,要探索,什么都知道的是上帝,但显然,我们还没有发现上帝的存在,但是我们的确发现了很多冒牌天神的存在。
        凭借我们现在已知的天文学证据,反观杞人忧天的原文,我们发现那个”晓之者“的解释是错误的。而杞人所忧虑的,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担心的。”天“不仅仅是包裹了地球的大气层,日月星辰也有坠落的可能,陨石砸死人的可能性早已被验证,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末世浩劫已成为天文学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
        当我批判“晓之者”的时候,有人一定觉得我要开始弘扬杞人精神了。其实恰恰相反,我依旧认为杞人是个庸人,为什么呢?杞人之庸,不是他的忧天,而是他最后不假求证的舍然大喜。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素养,绝不单单是一个质疑之精神,还要有自己探索的能力。
        有人觉得,这种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如果我们没有求证的能力,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一直怀疑下去?我想是这样的,当你满心疑虑的时候,也许更能体会“信”字的珍贵。这不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乏的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4817-580960.html

上一篇:打造
下一篇:谁说的
收藏 IP: 121.251.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